b2 1p10

Corey Helford Gallery 羅展鵬「幽玄之夢」個展 「我相信:在『人』被重新定義的未來,人性(Humanity)與手藝(Craftsmanship )將是『人』的最後邊界。」

Corey Helford Gallery 羅展鵬「幽玄之夢」個展 「我相信:在『人』被重新定義的未來,人性(Humanity)與手藝(Craftsmanship )將是『人』的最後邊界。」

b2 1p10

b2 1p10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在這個AI可瞬間生成千萬圖像的時代,藝術家的手,似乎逐漸被機器取代。然而,羅展鵬的《幽玄之夢》個展,正是對這波科技洪流的一劑冷靜良藥,他用繪畫裡那一層一層的手工疊塗,告訴我們:真正的「人」在哪裡?什麼才是未來無法被複製的靈魂疆界?這是羅展鵬在銀箔燒箔的火焰與硫磺氣息裡,化學反應般爆發出的真理。他反對速成與毫秒內的視覺饋贈,用慢工出細活的手藝,刻畫出那份無法用數據打包的「幽玄之美」。這種幽玄不是一場表面風雅的東方意境擺設,而是介於「可見與不可見」間的深沈氣息,一種只靠AI還無法攀越的精神山谷。那些疊加的色層與燒箔留下的焦痕,不只是畫面,更像時間在布面上烙下的指紋,證明這幅作品誕生於一雙人手、一顆思考靈魂。

在洛杉磯的藝術圈悄然登場,羅展鵬以「幽玄之夢」個展,揭開一場跨越文化、時間與身份的深刻探索。來自台灣這座多重殖民歷史與科技之島,他的創作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對「家」與「身份」的哲學思辨,細膩地揉合東方傳統美學與當代多元文化的流動性,讓人身歷其境,感受思鄉症的幽微韻味。羅展鵬在作品中揭示的「延遲感」宛如時空的裂縫。他指出,飛越太平洋的十三小時航程無法抵消身心時差;語言與文化的落差讓情緒停滯,習慣的味道與語境錯置,讓人猶如漂浮在一個延展、拉扯的身份過渡期。這種心理與感官的遲滯,成為他創作的情感底色,也呼應著移居者在異鄉中無法即時安放的靈魂。

而月亮,這一跨越千年的詩意符號,成為他畫作裡最具象徵的家鄉定位器。從李白的「舉頭望明月」到華人海外社群的團聚,月相取代疆界,承載著可攜帶的鄉愁。它不僅是光影,更是連結不同時空的共鳴,讓身處天涯的人們同時仰望著一輪明月,懷抱同樣的思念。在亞洲文化的詮釋上,羅展鵬並非簡單拼貼,而是質疑「亞洲性」如何被他者觀看。他透過浮世繪的線條、水墨的留白與岩彩的礦物質感,呈現一種流動而非單一的亞洲敘事。台灣的歷史與文化基因在他的畫布上活現,成為一場混血文化的自我詮釋,也是一種在西方視野中挑戰刻板印象的創新表述。

最令人著迷的是他的「燒箔」技法,這門源於日本的傳統工藝,以硫磺氧化銀箔,讓畫面呈現細膩且層次豐富的肌理。羅展鵬精準掌控火候與化學反應,在畫布上演繹出時間與空間的痕跡,如詩般地冥想靜默、無常與節制之美。這不只是技術,更是藝術家對生命流動與靈魂深度的對話。在人工智慧快速生成影像的時代,羅展鵬堅持多層手工疊塗,讓顏彩自然沈澱與流動,保留人手的溫度與物質的生命力。他相信,當「人」的定義被科技重新詮釋,唯有人性與手藝仍能守住「人」的最後疆界,這是一種對未來的堅持與深刻反思。羅展鵬的「幽玄之夢」不僅是一次藝術展覽,更是一趟跨越文化界限與自我探索的旅程。他讓我們看見,家鄉不只是地理坐標,而是記憶、情感與身份的多重流動;而藝術,則是那條在時間與空間中穿梭、點亮靈魂的光芒。《幽玄之夢》在AI大軍風靡全球之時,我們到底還剩下什麼能被認為是「人」?羅展鵬的答案,是用一筆一劃、一層一層的色彩堆疊,深深地寫在了畫布上。幽玄不是消失,而是隱秘守護,是在數據洪流中一抹不肯褪色的靈魂幽光。這場在Corey Helford Gallery的首次美國個展,正是他在異鄉對話世界的深情邀約。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