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74

錦明實業(股票代號3230)疑惡意拖欠近千萬工程尾款 法院核發支付命令 承包商:不排除假扣押

錦明實業(股票代號3230)疑惡意拖欠近千萬工程尾款 法院核發支付命令 承包商:不排除假扣押

168774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工程款風暴持續升溫。知情人士披露,一家不願具名的中小型基樁承包商,承作錦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 3230)所發包之「台泥基樁工程」,工程早於去年8月完成驗收,惟近900萬元尾款至今未入帳。承包商於一年期間已多次催討,包含發出存證信函,均未獲回應,遂向桃園地方法院聲請支付命令,法院已於2025年7月17日核發支付命令(案號114年度促字第5285號),並認定債權基礎成立。

168679
儘管法院裁定賠償,錦明實業仍然拖欠工程款一年多!圖/包商提供

然而,多方研判,錦明公司可能在送達日20日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藉此將案件導入通常民事訴訟,被質疑是典型「訴訟拖延換時間」策略。這種將案件拉入漫長訴訟程序的做法,被形容為「官司換時間」的企業老招,實務上時有案例,最能耗掉對手的現金與耐性。

承包商指出,對方若進一步主張工程瑕疵或延遲責任,恐怕與事實不符,因為工程早已完成驗收。該承包商代表低調表示:「我們尊重司法程序,也尊重證券市場秩序;但工人的薪水與供應商的帳期不能再等。如果再以程序拖延,下一步不排除聲請假扣押,避免發生『判了拿不到』的最壞情況。」

據悉,該承包商為了照顧工班薪資與供應鏈票期,過去一年承受沉重現金壓力,業主甚至疑似賣車、四處籌資以填補缺口。市場觀察人士指出,在支付命令既已核發的情形下,若企業仍採取程序攻防延宕,恐引發公司治理與誠信疑慮;拖得越久,遲延利息、訴訟費與商譽受損風險越高,最終成本多半仍由公司與股東承擔。

工程公會人士直言:「中小承包商最怕的不是勝敗,而是贏了判決、輸在時間。」並呼籲主管機關與投資人密切關注錦明公司是否在限期內妥善處理尾款。承包商也強調,若繼續拖延付款,將正式向櫃買中心及證交所檢舉,要求就公司治理與資訊揭露進行關注。

168774
錦明實業主要從事精密連續沖壓模具、鎂合金壓鑄機構件及電子沖壓零組件的生產和製造,但就是對完工的包商不付工程款!圖/包商提供

在ESG與公司治理成為市場基本要求的當下,「準時付款」是最簡單卻最關鍵的誠信考題。各界正睜大眼睛,觀察錦明公司下一步:是迅速還款、止血挽回信譽,還是讓「血汗錢悲歌」繼續在法庭與輿論場延燒。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