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台北電台《景淳的生命花園人物專訪:許乃勝》音樂人許景淳邀請了一位,從未真正離開過我們心靈的詞人徐乃勝先生。他從民歌歲月走來,字字句句裡藏著唐山過海、稻浪翻飛,也藏著我們那一代人最溫柔的理想主義。這場訪談,彷彿不是一場對話,而是時光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們重新聽見那「一千個春天」的腳步聲。徐乃勝,1981年與蘇來、李建復、李壽全、蔡琴、靖鐵章等人共同創建「天水樂集」,一個名字如詩如夢的音樂工作室。彼時的他們,不只是在做音樂,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文化運動的藝術實驗。兩張專輯《柴拉可汗》與《一千個春天》,以敘事結構與音樂編制開創了台灣音樂的新頁,也可說是民歌運動晚期的藝術巔峰。「我一直都在幕後,寫詞,像是為舞台上的歌手編織一件高級訂製的衣服。」徐乃勝語氣平淡,卻難掩其文字深厚的穿透力。這位長年居住在日本、祖籍府城台南的詞人,從十三歲起與作曲家蘇來為同班摯友,合作橫跨半世紀。談及當年,他輕輕一笑,「我們是用國際電話、快遞卡帶來完成作品的,那些成本,不只是金錢,還有青春。」
《五松打虎》,一首結合國樂、西樂、人聲演繹的史詩式作品,詞為徐乃勝,曲為蘇來,製作為李壽全,編曲為陳揚。這首歌不是在唱虎,而是在唱創意的極限挑戰。「那是我生涯中最難再現的一首作品,現在大概也沒人有膽量或能力再做了。」《一千個春天》則是蔡琴與李建復的對唱經典,如男女聲對話的文學詩篇。「這首歌的難度在於Key不一樣,卻又要融合,那和聲真是美得像建築中的穹頂。」徐乃勝像是在回憶一場戀愛,不是與人,而是與創作。
他談到《意映卿卿》,靈感源自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從「意映卿卿如晤」的起筆出發,「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對這位革命者致敬。」這首歌感情深刻,李建復的演唱時帶有幾近啜泣的處理,讓聽者動容。然而,徐乃勝並非只是嚴肅的詩人。他亦可玩心十足,如《搖搖童謠》般幽默可愛,又如《歡喜慶豐年》般充滿節慶的喜悅。民歌時代的自由性,讓他從蔡根譚寫到五松打虎,從古厝寫到唱片的謝幕曲,「什麼都可以入歌,連我都驚訝我自己寫過那些東西。」
這位台灣文學與音樂的雙修者,如今看似隱退,卻始終未遠離。他以歌詞為筆,替整個世代書寫了浪漫的民間史詩。他的作品不單是歌詞,是一種活生生的文化記憶,是穿越音符與時代的信物。「創作有時像生孩子,一出版它就是大人了,有自己的命運。」徐乃勝這麼說。而我們聽著他留下的這些歌,彷彿仍在天水之聲裡,看見民歌時代未完的春天,一千個、再一千個,永不凋零。(照片:許景淳FB)
台北電台《景淳的生命花園人物專訪:許乃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