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流量的產生,是在手機銀幕後,大眾集體凝視慾望所打造出的偷窺舞台。在這個演算法主導的社群生態裡,流量像火一般炙熱,足以點亮一張臉、一段故事、一個人設,也能瞬間焚毀真相、隱私與理性。你一旦成為話題,就再也無法全身而退。紅姐如此,林裕凱亦然。前者以人設之名,被輿論獵奇放大;後者因顏值之姿,被社群偶像化消費。他們一個因醜聞成名,一個因外貌成男神,殊途同歸,全都輸給了流量的雙面性。紅,不代表安全;火,也未必代表榮光。在這個凡事先上熱搜的年代,當我們用流量給出掌聲,也同時準備好了審判的刀刃。
近期中國與台灣分別上演兩場看似無關、實則鏡像般的戲碼:中國「偽娘紅姐」因偷拍性醜聞轟動網路;台灣Volvo新任總裁林裕凱,則因一張「天菜級」上任照尚未開口,就已榮登熱搜。兩人一虛一實,卻共同走上了流量打造的舞台。紅姐事件之所以炸裂,不只是因其偷拍行徑牽涉人數眾多,更因她精準掌握社群語境:人設精準、劇情夠辣、尺度踩線不翻車。從「見面禮」花生油與水果的荒謬設定,到與外籍人士、上班族、已婚者的地下情節,每一條資訊都像是為演算法量身打造的爆點。即便行為早已觸法,輿論仍陷入對其口條、外貌、技巧的膜拜與嘲諷共振。她的性別可以是假的、行為可以是犯法的,但她的流量是真實且滾燙的。甚至連案發套房都被房東重新包裝成「有內容、有故事」的網紅地產,徹底踐行了「流量即資本」的殘酷現實。
而林裕凱,一位37歲的企業總裁,原該是「青年才俊」的理性樣板,卻因顏值過高而被誤植為偶像。他只是露臉,卻瞬間被套上「男女通殺」、「像藝人一樣帥」的社群標籤。沒有人真正關心他會如何帶領品牌,只在乎他是哪個星座、單不單身、會不會微笑。人設先行,專業往後排隊。正如那句警語:「流量是兩面刃,能捧人登高峰,也能將人推入深淵。」
這兩起事件所揭示的,是同一套演算法邏輯下的表演秩序。真實與否、對錯與否,從來不是評價的基準。只要能吸引目光,就能定義敘事,紅了才有話語權,那才是王牌。紅姐靠獵奇情色先贏了演算法,林裕凱則靠顏值直接突破社群熱議。兩人皆因「被看見」而擁有價值,不論是喜愛、反感、轉發或偷窺,全是流量機器的養分。我們所有人,其實才是那雙餵養演算法的手。影片為何流傳?照片為何擴散?不是主角多強,而是我們點開、轉述、評論,早已習慣用「觀看」定義存在,用「熱度」給予正當性。每一雙眼睛,都是流量的燃料;每一次偷窺,都是社會默許的參與。
「龐大流量的誕生,從來不是偶然。它並非單純來自某個主角的臉蛋、行為或醜聞,而是無數手機與電腦螢幕後的凝視與偷窺,所堆疊而成。」不論紅姐的騙術與罪行,或林裕凱的顏值魅力,背後真正支撐流量的,不是個體,而是我們在手機螢幕後那龐大且持續運作的社會凝視機器。當「偷窺」被合法化、八卦被商品化,「被看見」就成為一種社會貨幣。紅姐與林裕凱,不過是兩個被推出的商品,我們卻是無聲點擊的推手。
「虛擬流量世界中,該回到真實人尺度的同理心。」我們不能再假裝清高地坐在銀幕之外指指點點,因為這場秀從來不是幕前的人的獨角戲。我們都是觀眾,更是編劇。但即便身在流量洪流之中,仍有人可以選擇慢一秒、想一下、關掉視窗,讓情緒不被帶走、讓評斷不被點閱數綁架。在演算法與視覺美學聯手操控情緒的時代裡,最激進的行動,就是保留一份對真實的思考與對他人的尊重。當我們意識到「看見什麼」不重要,「為什麼看」才關鍵,我們才能從消費他人的故事,回到理解人性的現場。因為唯有退出偷窺舞台,我們才能重新成為,有選擇的觀眾。今後該留一秒停頓,問問自己:我點進這則貼文,是為了什麼?或許我們無法停止演算法,但至少,我們能選擇,不再為它獻上無意識的凝視。(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