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art 20250924 114906197 copy

2025 洪麗芬(Sophie Hong)展覽「從大地到絲綢:靜謐、奢華與愉悅」–從大地到絲綢:洪麗芬的時間詩學

2025 洪麗芬(Sophie Hong)展覽「從大地到絲綢:靜謐、奢華與愉悅」--從大地到絲綢:洪麗芬的時間詩學

gridart 20250924 114906197 copy 1958x1468

gridart 20250924 114906197 copy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在巴黎皇家宮殿的蒙龐西耶長廊,九月的午後陽光斜斜灑落,柔和的光影與歷史的石柱交織成一種靜謐的秩序。2025年9月26日至10月7日,洪麗芬(Sophie Hong)的展覽 〈從大地到絲綢:靜謐、奢華與愉悅〉 在此揭幕。對於巴黎來說,皇家宮殿既是權力的記憶,也是文化的殿堂,而在這裡展出「來自臺灣」的絲綢故事,本身就像一場跨越地域與歷史的寓言。展覽標題看似簡單,卻暗藏她長年來的設計哲學:從大地到絲綢,從自然的記憶到纖維的呼吸。布料在她的手中不再是商品,而是承載土地氣息的畫布。她的設計讓色彩與質地交織,宛如在自然與文化之間搭起一條細膩的橋。這不是時裝秀場上快速消費的華麗,而是一種帶著呼吸、帶著時間重量的詩意。

洪麗芬最為人稱道的,是她對 香雲紗 的復興與再造。香雲紗,俗稱莨綢、雲紗,黑色的又被稱作黑膠綢。這種南中國古老的絲綢工藝,以薯莨汁液塗佈蠶絲,再覆以富含礦物質的河塘泥,經烈日暴曬而成。它的黑,並不是現代化學染料的死寂,而是天地合奏的深邃。今日能夠保留並推廣這項技藝的人已不多,香雲紗染整更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洪麗芬將這種工藝引入當代,賦予它時裝的生命。對她而言,香雲紗不是布,而是一首由土地與陽光共同寫下的詩。她用這種材質創造的服裝,像是讓人披上一層經過大地淬鍊的記憶。
1956 年出生於新竹的洪麗芬,自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後,並未將人生鎖在臺灣的邊界。她曾赴日本、法國、紐約研習高級訂製服工藝。1994 年至 1996 年,她獲得「中法技術交流獎學金」,深入法國研習。這段經驗,讓她的設計既有東方的內斂,又帶有法國高訂的嚴謹。然而,她並未止步於設計師的角色。洪麗芬同時也是一位 文化外交的實踐者。她經營「信鴿法國書店」,長年推動臺灣與法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對她而言,服裝與書籍一樣,都是文化記憶的載體。這份努力,也為她贏得法國文化部授予的「國家功勳騎士勳章」。
1758635277750 copy
「做對的衣,給對的人,在對的時間,穿對的衣服。」這是洪麗芬對設計的箴言。這句話簡單卻深刻。它否定了時尚產業的快速複製與過度消費,轉而強調人與服裝之間的對話。服裝,對她來說,應該與人的生命經驗相契合。它不是市場行銷的符號,而是時間與身體的共鳴。正如同香雲紗需要烈日與泥土的漫長淬鍊,她的作品也需要時間沉澱,等待遇見「對的人」。
洪麗芬的作品已被多座國際博物館典藏,包括巴黎時尚博物館與魯貝泳池藝術與工業博物館。她曾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也曾於世界各地展出。她的成功,不只是個人榮耀,更象徵著臺灣在國際文化舞台上的一種位置。在東亞製造業廉價輸出的陰影下,她選擇以傳統工藝、以土地的質感、以手作的堅持來對抗快速時尚的消耗。她的作品既是設計,也是宣言:臺灣可以用文化與工藝,書寫自己的存在。
這次在巴黎皇家宮殿的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事件,更像是洪麗芬向世界發出的低語。她的服裝,不是喧囂的時尚,而是「靜謐、奢華與愉悅」的結合。這種奢華不是金光閃閃,而是大地與時間淬鍊出的質感;這種愉悅不是瞬間的刺激,而是生命與布料相契合時的安然。今日的洪麗芬,依舊在布料、顏色與工藝之間遊走。她的設計,是一場場與自然的對話。從大地到絲綢,她的作品如詩般流淌,記錄著自然的呼吸,也承載著文化的記憶。她的眼中,設計不是消費符號,而是對世界的深情凝視。
當巴黎宮殿的石柱下響起她的名字,不只是臺灣設計師的故事,而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化,在時間與纖維中重新相遇的回聲。
.
在香雲紗呼吸裡,
洪麗芬讓世界聽見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低語。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