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art 20250924 173051295 copy

新象藝術董事長樊曼儂宣告年度好節目:大提琴家馮勇智、鋼琴家吉爾特伯格、台灣8位長笛演奏家「半世紀的風華」、山海塾 「影見-水鏡之彼方」及歌劇殿堂女王娜汀・西埃拉(Nadine Sierra)演唱會

新象藝術董事長樊曼儂宣告年度好節目:大提琴家馮勇智、鋼琴家吉爾特伯格、台灣8位長笛演奏家「半世紀的風華」、山海塾 「影見-水鏡之彼方」及歌劇殿堂女王娜汀・西埃拉(Nadine Sierra)演唱會

gridart 20250924 173051295 copy 2224x1482

gridart 20250924 173051295 copy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時間在舞台上凝結,也在藝術裡流動。新象藝術董事長樊曼儂宣布,下半年度將帶領臺灣觀眾踏上跨越古典與當代、東方與西方的音樂與表演旅程。從深秋的巴赫大提琴組曲,到冬日的蕭斯塔科維契鋼琴雙協奏曲,再到春天迎來的日本舞踏巨擘山海塾,以及席捲全球的歌劇女高音娜汀.西埃拉,新象的節目如同一條穿梭時空的文化長河,匯聚歷史厚度與青春能量。10月,青年大提琴家馮勇智以2019年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首獎之姿,演繹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本,臺北、高雄雙城連演兩日,讓古典樂迷在琴聲中感受巴赫的靈性與哲思。12月,蕭斯塔科維契誕辰紀念之際,鋼琴家吉爾特伯格第六次受邀,以精湛演繹挑戰二首鋼琴協奏曲之極限,並由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伴奏,重現過往政治禁錮下難以觸及的音樂史景,將古典的厚度化作當代的震撼。及以長笛演繹,向臺灣作曲家們致敬的「半世紀的風華」是一場為臺灣愛樂人量身打造的音樂旅程,串起八位作曲家的代表之作。

gridart 20250924 171658760 copy
跨入2026年,山海塾以九年後首度訪台之姿,呈現天兒牛大畢生美學精粹《影見—水鏡之彼方》,將「極慢美學」化為一種身體語言,重新定義時間、空間與儀式的交錯;同時,當代歌劇女王娜汀.西埃拉首度來臺,攜手國家交響樂團,以驚人歌唱張力與音色,證明聲樂的力量不只是舞台表演,更是情感與靈魂的直接對話。
從巴赫的孤寂琴音,到舞踏的極致肢體探索,再到歌劇的聲音光芒,新象藝術以舞台為場域,勾勒出一條跨越地域、跨越世代的藝術地圖。在世界浪潮裡,臺灣觀眾將得以親歷最純粹的藝術震撼,與歷史、當代及未來的聲音同行。
gridart 20250924 171811636 copy
2025年
1.馮勇智 × 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赫之夜
有請2019柴賽首獎的青年大提琴家馮勇智,10月27、28二天演足全本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歡迎巴赫迷、大提琴迷,聆賞馮勇智點亮臺北高雄雙城的靈性哲思饗宴。如果馬友友象徵的是跨世紀的文化大使,那麼馮勇智,就是二十一世紀的青春版本。1999 年出生於美國,血液裡同時流淌著中國的沉穩與保加利亞的熱情。他的父親是華裔工程師,母親是保加利亞裔數學家,這種跨文化的基因,注定讓他的大提琴聲音不只屬於一個國度。二十歲那年,他在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奪冠,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大提琴組首獎得主。這個瞬間,不只是音樂的勝利,更像是全球化世代的一個隱喻:一位混血年輕人,以最純粹的音樂,突破了國族與語言的藩籬。馮勇智的演奏,既有歐洲音樂傳統的厚重,又帶著美國青年自由的呼吸。他的琴音有時像是東方水墨般的留白,有時又像巴爾幹舞曲的熱烈。這種融合,並非刻意,而是他生命本身的自然延伸。當他在卡內基音樂廳、柏林愛樂、東京三得利音樂廳登台時,人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音樂神童」的炫技,而是一個年輕人如何把東西方文化對話,轉化成琴弦上的共鳴。在全球化與多元文化的洪流中,用大提琴證明,青春可以深邃,東西融合也可以優雅。
.
他像是一個「青春版的馬友友」:
在一個過於喧囂的時代,竟然還有人把大提琴拉到你心裡最寧靜深處。
.
gridart 20250924 171912333 copy
2.力晶2025藝文饗宴-吉爾特伯格的蕭斯塔科維契鋼琴雙協奏曲之夜
9月25日正值蕭斯塔科維契誕辰紀念,新象今年12月26日將舉辦蕭斯塔科維契之夜,邀請與新象有深厚情誼的鋼琴家吉爾特伯格,這次是他第六次受邀,拿出他對蕭斯塔科維契的紮實演繹力,蕭斯塔科維契這二首極為艱鉅的鋼琴協奏曲,在一場音樂會中連續演奏,對鋼琴家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再加上這場音樂會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又將演出蕭斯塔科維契交響曲,早年由於政治因素,要聽到蕭斯塔科維契的音樂曾經一度是不可能的事。而今這樣的節目安排,在臺灣可謂創舉、壯舉,相信不少樂友們正摩拳擦掌期待中。吉爾特伯格,一位來自以色列的鋼琴詩人。年僅數歲便展露對音樂的敏感與掌控力,旋律於他而言,從來不是指尖的炫技,而是靈魂與鋼琴木質共鳴的對話。他以稀有的抒情性與內省氣質,在國際舞台上脫穎而出。他的演奏,不是喧鬧的火焰,而更像燭光的堅定:安靜卻能照亮聽者的心底暗角。當他將蕭邦的憂鬱化作一縷透明的空氣,或把貝多芬的堅毅奏成靈魂的搏鬥,觀眾似乎總被帶往一個無需語言的國度。有人說,他是東歐憂鬱與地中海陽光的結合;也有人形容,他的琴聲像一封寄不出的信,跨越了邊界,卻留在心底。
.
吉爾特伯格,
不只是彈琴,而是讓鋼琴成為生命的證詞。
.
img 20250924 172511 copy
3.半世紀的風華—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 長笛篇
以長笛演繹,向臺灣作曲家們致敬的「半世紀的風華」是一場為臺灣愛樂人量身打造的音樂旅程,串起八位作曲家的代表之作,橫跨二十世紀後半至今日,於臺北與高雄雙城演出,11月15日臺北-臺大藝文中心 雅頌坊、11月18日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讓南北觀眾一同傾聽這段豐沛的創作傳統與當代延續。蕭慶瑜受委託創作全新作品,為長笛與琵琶而做的《共生》,以及臺北舉行的演後座談交流會,令人十分期待。
.
gridart 20250924 172152309 copy
2026年
4.山海塾 「影見-水鏡之彼方」
「山海塾」暌違九年即將訪台,於1月10日(六)、11日(日)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再次帶來日本舞踏巨擘天兒牛大傾注畢生美學修為所鑄就的絕美代表作《影見-水鏡之彼方》,天兒牛大創立的山海塾深刻影響了當代表演藝術。其「極慢美學」挑戰西方舞蹈對速度與技巧的追求,啟發編舞家重新探索時間意義,發掘動作的內在張力。啟發藝術家探索身體的原始性與儀式性。當代舞蹈中,歐美編舞家吸收舞踏的內省特質,推動極簡主義舞蹈發展,重新詮釋東方身體美學。在實驗劇場領域,山海塾啟發身體劇場新方向,促進儀式劇場的當代實踐,影響視覺劇場的美學呈現。
山海塾為全球表演藝術開啟新的可能性,讓藝術家重新思考身體、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創造超越文化界限的身體語言。其貢獻不僅在於創新的表演形式,更在於提供了一種深層的美學思考,影響了整個當代表演藝術的發展方向。山海塾,不只是日本的一個前衛劇團,它像是一場從古老神話到未來幻象的靈魂召喚。1980 年由天兒牛大領軍誕生於東京,這支劇團把「暗黑舞踏」鍛造成一種詩學:以肉體為筆,將死亡、重生與自然萬物的陰影書寫在舞台上。他們的演出沒有語言,卻比語言更殘酷、更深邃。蒼白的肢體、極慢的動作、近乎靜止的凝望——觀眾在沉默中被捲入一種超越劇場的體驗:像看見海嘯前的寂靜,或聽見大地斷裂前的低鳴。有人形容山海塾是「東方的存在主義劇場」,也有人說,它是把日本的陰鬱美學推向世界的一場文化爆破。它既古老又前衛,既殘酷又溫柔。
.
山海塾的舞蹈,
不是表演,
而是一種追問:
人在無邊的黑暗與海浪之間,
還能如何存在?
.
gridart 20250924 172603698 copy
5.為歌劇而生——當代歌劇殿堂女王
娜汀・西埃拉(Nadine Sierra)首度訪臺演唱會
當代最閃耀的歌劇女高音-娜汀.西埃拉,「Sierra現象」席捲全球歌劇殿堂,將首度於3月9日(一) 臺北國家音樂廳攜手國家交響樂團 NSO演出。娜汀.西埃拉屢以破紀錄之姿橫掃國際頂尖聲樂賽事,2009年,年僅21歲的娜汀.西埃拉,在有「歌劇界的奧斯卡」之稱的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聲樂大賽(Metropolitan Opera National Council Auditions)中以威爾第《弄臣》中吉爾達的詠嘆調〈親愛的名字〉征服評審,奪得冠軍寶座,刷新該賽創立67年來最年輕獲獎者紀錄。2010年娜汀.西埃拉又在瑪麗蓮.霍恩國際聲樂大賽(Marilyn Horne Foundation Vocal Competition)脫穎而出,成為賽史最年輕冠軍。此獎項由傳奇女中音瑪麗蓮.霍恩設立,專注發掘詮釋藝術歌曲的新銳聲樂家,獲獎後西埃拉即獲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獨唱會邀約。2017年,她更以最年輕得主之姿榮獲「美國聲樂界諾貝爾獎」—理查.塔克獎(Richard Tucker Award)。2018年,西埃拉再下一城,獲頒大都會歌劇院貝芙莉.希爾斯藝術家獎(Beverly Sills Artist Award),這些殊榮不僅印證她的非凡才華,更奠定了她在國際歌劇舞臺的重要地位。娜汀.西埃拉的音域宛如光的弧線,能在一瞬之間由透明的低語飛升至炫目的高點。每一次詮釋《茶花女》的哀愁,或《魔笛》中的光輝,她都讓角色不再只是舞台上的虛構,而像是與觀眾共享同一場愛與孤獨的真實經驗。西埃拉的魅力,不止在於聲音的技術完美,更在於她讓人相信歌劇不是博物館裡的遺產,而是一種仍在燃燒的激情。她的歌聲中有青春的清澈,也有歷經滄桑的陰影,彷彿提醒世人:
.
藝術的純粹,
永遠能在喧囂的世界裡找到出路。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