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華語流行樂壇,總有幾個名字,安靜卻足以穿透時代。譬如陳志遠。從張雨生〈天天想你〉的單純渴望,到王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的蒼涼孤絕,他用旋律為我們寫下青春的脈搏。那些歌,早已鑲嵌在KTV的深夜、戀愛的分手、考試失敗的淚水裡。如今,當音符再度響起,卻不是在唱片,而是被古典交響重新梳理,帶入一個更宏大的殿堂:衛武營。這一次的舞台主角,是指揮簡文彬與金曲歌后曹雅雯。曹雅雯從民歌轉身流行,再走入交響的懷抱。對她來說,《大玩樂家5》並不是一場普通演唱會,而是一場「孤身」的試煉。沒有搭檔歌手分擔舞台,只有她與龐大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面對面。她笑說心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甚至自曝「心驚驚」。但話一轉,她補上一句:「就當作送給自己出道十五年的禮物。」這句話裡藏著一種自嘲:流行歌手唱交響,本來就帶點不合時宜的冒險;但如果青春都曾瘋狂過一次,為什麼十五年後不再瘋一回?

有趣的是,曹雅雯並不浪漫,她很務實地分享「練功心法」:唱交響,最重要的不是嗓音,而是「呼吸」。「要跟指揮老師一起呼吸。」她說,自己總故意站在簡文彬的身旁,用餘光去捕捉他揮動的手。因為歌手背對指揮,只能靠這樣的「斜眼功夫」維持默契。這段描述聽來幾乎像一場愛情寓言——呼吸必須一致,眼神要懂得捕捉。若沒有默契,演出必定走調。藝術的本質,何嘗不是一種戀愛的合作?曲目安排上,這場音樂會幾乎是一部「華語情歌的成長史」。從蘇芮〈跟著感覺走〉的叛逆,到林憶蓮〈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的寂寞,再到蔡琴〈最後一夜〉的灑脫,甚至張雨生與張惠妹〈最愛的人傷我最深〉的痛烈,最後落在〈永遠不回頭〉的吶喊。這些歌,本屬於磁帶與電台,如今被完整交響編制「升級」。指揮簡文彬說:「曹雅雯的歌聲有一種溫柔的能量,可以讓旋律重新喚醒靈魂。」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像評論紅酒:年份雖久,香氣依舊。然而,舞台光鮮,背後卻有現實陰影。去年曹雅雯因海外粉絲騷擾而困擾,如今雖笑談「隨身帶辣椒水」,仍難掩心底的不安。這一幕提醒我們:即便是歌后,也仍要學習防身。至於「保鏢要上萬台幣」的抱怨,則讓這場古典交響的莊嚴多了一點庶民的調侃。

更動人的細節來自她的私密告白。父親離世百日,她夢見父親穿著粉紅色Polo衫,說要坐在演唱會的舞台上。曹雅雯輕輕回應:「舞台上先不要,但兩場演唱會都會留位置給你。」這不是煽情,而是一種真切。當我們聽〈天天想你〉,她或許正對著那個「保留座位」歌唱。音樂的深情,於是跨越了舞台,也跨越了生死。於是,《大玩樂家5》不再只是一次演出,它成了一個隱喻:交響樂團,是嚴格的秩序;流行歌曲,是奔放的情感。當簡文彬揮舞指揮棒,當曹雅雯放聲歌唱,這兩種看似對立的元素,卻在衛武營舞台上「被迫結婚」。結果會如何?或許正如台灣社會的寫照:既渴望古典的莊重,又不肯放棄流行的自由。結尾前,我們必須承認一件事——當年你在夜市邊唱KTV時,絕對沒想過這些歌會被交響樂團「正名」。這正是時代最荒謬卻最浪漫的對話。

曹雅雯唱的,不只是陳志遠的歌,也是我們的記憶;簡文彬揮的,不只是樂團的節拍,也是時代的呼吸。三月的衛武營,不過是一場音樂會。但若你仔細聽,會發現台灣的文化故事,正隱藏在這場「呼吸同步」的演出裡。
.
青春從未真正離開,
它只是換了樂器,
換了場地,
換了姿態。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