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錫銘/台北報導
一位以畫筆為詩、以人生為畫卷的藝術家- 他是館長、詩人、畫家,也是藝術大學的校長黃光男!以一生的學養與情感,將歲月的沉澱、文化的溫度、生命的柔軟,凝鍊成一首關於時間、青春與思想的長詩。
以《二82年華》為名,那「二」字,彷彿歲月的迴環- 既是過去的延續,也是未來的展開。
它像時間輕輕的呼吸,讓光陰在畫筆間流轉,在色彩裡重生。即使是八十二歲的年華,依然有年輕之光,一種歷經風霜後的明亮,一種懂得了人生仍願意微笑的溫柔。
「形真則圓,神和則全」:黃校長的藝術觀
黃校長常引白居易《記畫》一語:「形真則圓,神和則全。」這句古說的不是筆墨的技巧,而是畫中「內在精神」的流動。對他而言,繪畫之道,不僅止於形的精準,更在於神的契合- 要有氣韻,要有靈魂,形與神相映成趣,方能臻於「全」。
圖說;黃光男以藝術像和你相遇,也是為來生,活下去的理由! 圖/國王十字藝術社提供
他說,若繪畫是一種修行,那「形真」是基礎,是工夫的圓融;而「神和」則是心靈的覺悟,是對生命的深層感受。藝術之所以動人,並非因為它「像」,而是因為它「真」- 那是真情的流露,是藝術家與自身對話的聲音,是生命的持續探問。
在他的筆下,線條不僅是形的輪廓,墨韻也不只是黑與白的交融,而是情感的流動、心性的映照。他的畫作總帶著一種理性的秩序,卻又蘊含抒情的柔光- 內斂而有張力,如同歲月的呼吸。
「我並非在畫標本。」黃校長微笑著說。「當代水墨的價值,不僅在筆墨之技,而在時間的淬鍊之後,心靈的醇化與對生命的洞察。那是一種不斷叩問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種,與自己相遇的藝術。」
藝術像和你相遇,也是為來生,活下去的理由。
「畫中有詩」,深諳此道的黃校長,強調畫要傳達出詩歌的意境與美感;擅長將生活中的常見「人文」與「鄉土」融入畫中,讓人感同身受;借用文學表達,在繪畫中體悟生活的記憶與美感。「兼容並蓄」的將傳統水墨的技法與西方繪畫觀念融合,黃校長為當代水墨創作注入新意。
圖說:「二82年華」為名,寓意著人生的交織與延續,亦象徵歲月流轉後的精彩如初! 圖/國王十字藝術社提供
跳脫對於「抽象」、「意象」、「具象」的理解,常以文人花鳥山水作為「畫面」,而背景的營造則採用幾何抽象形式,「一幅畫有景,則有境,再求意」黃校長形容,「我的畫是劇場,有故事,繼續延伸和成長」,水墨不是靜態的。
透出鄉土的生機張力,以及對台灣社會的關懷的作品,在兼具為畫題詩的加持下,更像一種有著東方禪意的呈現;對於這種強調精神性的「緣份」,黃校長說,藝術像- 和你相遇,也是「來生」活下去理由。
藝術像和你相遇,也是為來生,活下去的理由。
「畫中有詩」,這是黃校長常說的話。他深諳其中的韻味,畫不僅是形的描摹,更是詩的延伸。畫裡要有詩意的呼吸、情感的餘韻,讓觀者在觀看的那一刻,感受到生活的溫度與靜謐之光。
黃校長擅長把「人文」與「鄉土」的日常,化為畫中的情感語言。那些看似尋常的景與物,因筆墨而生動,因詩意而動人。他以文學為心,以繪畫為形,在其中體悟生活的記憶與美感。
他說,當代水墨的可貴,在於「兼容並蓄」- 既承襲傳統筆墨的精神,也吸納西方繪畫的結構與觀念。於是,他讓水墨重新呼吸:在抽象與具象之間遊走,在意象與詩意之中延展。
「一幅畫有景,則有境,再求意。」黃校長形容自己的畫:「我的畫是劇場-有故事、有角色,會繼續延伸、繼續成長。水墨,不是靜止的。」於是,我們在他的畫裡,看見鄉土的生機,看見對台灣社會的溫柔凝視;每一幅作品,都像一首以詩為題的畫-靜謐,卻充滿力量。
對於這樣的創作,他說:「藝術,就像一場相遇。
有時,是與世界重逢;有時,是與自己和解。
而那份相遇的緣,或許正是- 為了來生,也為了此生,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古典前衛;熱烈又寧靜」的寓意中,重新審視人生
黃校長以筆為語,與觀者展開一次次的對話。那是對青春的回望,也是對時間的追問;對世界的凝視,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自我療癒。他用筆墨探問生命的節奏,讓畫成為一種修行- 既是藝術的修為,也是心靈的告白。
走入這個展覽,不只是觀看一幅幅畫作,而是一次內在的凝視。在那「古典與前衛」交融、「熱烈與寧靜」並存的氣韻中,你會感受到時間的流動、心的脈動-彷彿每一道線條、每一處留白,都在低聲訴說:藝術,原來也是重新審視人生的一種方式。
這場沙如小客廳般的沙龍展覽,帶著一種「藝術回歸生活」的初心,不僅在畫與詩之間開展對話,更試圖讓藝術貼近人群、走入社會。展覽現場幾乎每週皆舉辦免費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嘉賓共聚,包括台新藝術基金會鄭家鐘董事長、台北醫學大學榮譽教授韓柏檉、羲之堂總經理陳筱君、藝術家蔡揚威、高駿華博士、SA鑑價師柯人鳳、以及英國 Invigor8 策展人陳欣婷博士, 在對談中交流思想、分享經驗,讓藝術不再高遠,而是回到日常與美好的脈動之中。
更令人動容的是,展覽特別邀請偏鄉孩童前來觀展、臨摹,讓孩子們在筆墨間遇見色彩,在畫紙上與「黃爺爺」相遇,是一場跨世代的啟蒙,也是一場溫柔的傳承。
策展人陳欣婷博士表示:「《二82年華——黃光男沙龍展》以最親近、最浪漫的姿態展開,邀請觀者走近黃校長最真實的風景–他的人生、他的詩、他的畫,以及他筆墨之間蘊藏的信仰與溫度。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創作軌跡,更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那份『後青春』的回聲,一種能在歲月深處,久久迴盪的餘韻。」
同時,也特別感謝華山文創園區王榮文董事長的支持,讓這場展覽得以書寫「藝術回歸生活小客廳」的新篇章。現場除義賣黃校長的書法作品外,更推出專為三十歲以下觀眾設計的「輕藝術」系列,讓藝術以更溫柔、更親近的姿態走入日常,滋養生活。目前展覽正於華山紅磚區西四館展出(每週一休館)至10/28,預計義賣所得將捐出約30-50萬元,以美與善的力量,回饋社會,也讓愛與藝術,繼續流轉。
藝術家簡介黃光男
1944年出生於高雄縣,畢業於省立屏東師範普通科、國立臺灣藝專美術科,1985年取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碩士學位,1993年獲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並榮獲:東方設計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國立屏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國立臺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經 歷
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以及教師、教授和名譽教授。
▎著 作
著有《實證美學》、《與人偶語》、《美術館行政》、《博物館新視覺》、《博物館企業》、《畫境與化境―繪畫美學與創作》、《流動的美感》、《藝術行動:黃光男藝術評論文集》、《氣韻生動:文化創意產業20講》、《鄉情.美學.藍蔭鼎》、《博物館營運新思維》等近50本各類叢書,並出版畫冊20餘冊。
▎畫 展
畢生舉辦個展二十餘次,並參與聯展五十餘次,專長水墨畫創作,擅花鳥畫、寫意畫與現代繪畫。
▎獲 獎
長年來致力於藝術與文化的拓展與臺灣博物館的專業發展,專精於美術史、美術理論及美學等。
曾榮獲教育部文化教育獎、中山文藝創作獎、第95年度金爵獎「美術教育」獎、中國文藝協會獎章國畫類、行政院新聞局國際傳播獎等;獲頒法國國家特殊貢獻一等勳章、法國文化部文藝一等勳章、總統府二等景星勳章、外交部敦誼外交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