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在新聞產業的聲量競逐中,鮮少有節目能以溫度與深度同時立足二十年。《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正是這樣的存在。2025年秋季,TVBS以此節目為核心,再度推出全新出版作品——《一步一腳印,邁向永續路:發現台灣SDGs典範故事》。新書精選四千則報導中最具代表性的17篇故事,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將抽象的永續理念落實於土地與人心之間。這不只是一場新書發表會,更是台灣媒體對永續敘事的再定位與實踐。新書發表會現場星光雲集。節目新任主持人錢麗如首次亮相,承接二十年精神傳承的重要使命。她在會中接下象徵節目靈魂的匾額,從前主持人、現任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詹怡宜手中正式交棒,象徵一場溫柔但堅定的交接儀式。這本新書由詹怡宜、節目製作人徐沛緹博士,與資深文字記者吳奕慧、戴君恬、李晴等人共同編輯。書中每一則人物故事皆對應一項SDGs目標,從「消除飢餓」、「減少不平等」,到「責任消費」、「良好健康與福祉」等項目,逐步勾勒出台灣在地的永續實踐圖譜。首刷即登上博客來人文社科類新書第3名,隨後火速二刷,顯示市場對深度敘事與永續議題的渴望與肯定。
.
錢麗如強調,主持這個節目不只是職責,而是一種對社會的責任與邀請。她說,希望透過節目與新書,讓觀眾能「看到更有愛的台灣」,也願意深入每個角落,記錄那些值得傳遞的溫暖與堅持。她期許自己成為一個能擴大影響力的傳聲者,把親身經歷的感動,轉化為更多人的行動能量。因應當日花蓮風災無法親臨現場的環境部長彭啟明,特別錄製影片聲援,他肯定節目長期投入環境與社會議題的努力,也表示政府將持續支持以故事推動永續的民間力量。
.
會中更邀請兩位書中故事的主角現身對談。一位是曾淪為街友,後來創立愛心餐廳、實踐SDGs第2項「消除飢餓」的老闆陳進興;另一位是長期僱用身心障礙員工、落實第10項「減少不平等」的洗衣店老闆娘劉月廷。他們的故事無需包裝,因真誠而動人,讓現場不時傳來掌聲與眼眶微濕。在典禮高潮時刻,詹怡宜幽默說:「我們現在要來進行《一步一腳印》的採訪。」簡單一句,立即喚起在場觀眾熟悉的情感與節目記憶,也點亮全場氛圍。
.
2004年開播的《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起初是在收視率與內部質疑中尋找定位。初期並不被看好,「太平凡」、「不夠爆點」的評論層出不窮。但節目堅持報導深耕人物生命故事,逐步建立起獨有的敘事風格與觀眾信任。在過去20年間,節目拍攝足跡踏遍台灣各地,累積超過九百集、四千則人物報導。從高鐵工地裡被保留下的老樹、到偏鄉棒球教練與擦亮反光鏡的退休志工,每一位主角不為知名,只為堅持做好一件事。他們的名字未必登上報紙頭版,但早已深深刻進觀眾心中。詹怡宜深知,媒體不只是傳遞資訊的工具,更是價值觀的放大器。她回顧節目走過的歲月說:「一開始我們被收視綁住,總懷疑觀眾是否接受平凡故事。後來才明白,是我們低估了觀眾的理解力與渴望真實的心。」她強調,這些故事能成為典範,正因他們源自真誠的選擇——選擇好好活、好好做。
.
從一開始就沒有明說的永續主題,卻早已在節目中悄悄落地生根。製作人徐沛緹與策劃人楊樺博士重新審視節目過去素材,驚喜發現節目天然地與SDGs目標密切呼應。透過這本書,過往故事被重新框定與詮釋,不再只是紀錄,也成為永續教育與公共倡議的媒介。詹怡宜強調:「這本書應被視為故事書,也是一本文化教科書,更是一種生活倡議。」她認為,透過一則則真實的人生經歷,讀者得以建立起自己的行動坐標,看見如何在日常中實踐改變的可能。在卸下主持工作後,詹怡宜選擇用書寫繼續傳遞節目的靈魂。她深知節目之所以動人,不是因為她站在鏡頭前,而是來自無數記者、攝影、編輯與受訪者共同參與的集體努力。她誠摯感謝這些年與她一同走過的每一位工作夥伴與主角。節目未完,精神仍在延續。錢麗如、陳心怡與製作團隊接下未來的挑戰,不只是維繫節目的形式,更是在打造下一個深耕社會的公共平台。他們將持續深入每一寸台灣土地,用影像與筆觸,記錄這些光影交錯的故事。
.
《一步一腳印,邁向永續路》不只是書名,更是一份行動的召喚。
當一群人願意
用眼睛看、
用腳步走、
用心記錄,
台灣這塊土地終將因為,
每一個真實選擇而悄然改變。
.
當我們開始相信,
平凡故事的力量,
改變,
就已悄悄開始。

.
SDGs簡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15年,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訂定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作為全球未來15年(2016–2030)推動永續發展的共同行動藍圖。這17項目標涵蓋經濟成長、社會進步、環境保護三大核心面向,總計細分為169項具體指標,期望在2030年前全面消除貧窮、消弭不平等、應對氣候變遷,並確保每個人都能共享和平與繁榮。
.

SDGs的三大核心面向:
1.經濟面(Prosperity):促進包容性經濟成長、就業與科技創新。
2.社會面(People):保障基本人權、性別平等、教育、健康與福祉。
3.環境面(Planet):永續使用自然資源,應對氣候變遷與保育生態。
.
消除貧窮(No Poverty)
消除飢餓(Zero Hunger)
良好健康與福祉(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
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
淨水與衛生(Clean Water and Sanitation)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Affordable and Clean Energy)
體面工作與經濟成長(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減少不平等(Reduced Inequalities)
永續城市與社區(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責任消費與生產(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保育海洋生態(Life Below Water)
保育陸域生態(Life on Land)
公平、正義與健全制度(Peace, Justice and Strong Institutions)
全球夥伴關係(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
為何SDGs重要?
SDGs不是專屬政府或國際組織的任務,而是全球公民每一份子的責任。無論是企業、學校、媒體、非營利組織,甚至是個人,都能在各自崗位上貢獻力量。透過在地行動與全球目標的連結,才能真正實現「不讓任何人被遺落」(Leave No One Behind)的核心理念。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