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鏡子,映照人性;好看,是讓人願意凝視。」在2025年「TCCF創意內容大會」現場,一場靜水深流的文化革命悄然展開 – 由文化內容策進院與鏡文學共同投資3.1億元的影視製作公司「鏡好看」(Mirror Entertainment)正式宣告成立。這不僅是一家新公司誕生的儀式,更是一場關於文化主權與內容未來的實驗。鏡好看將在未來五年內開發十部影視作品,跨越文學、戲劇、商業與國際市場的疆界,立志以「在地故事、全球共情」的精神,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敘事力量。這家新公司的誕生,源自鏡文學多年的IP開發實力。從小說、劇本到影像,它已證明文學可以成為影視產業最堅實的底座。鏡文學先後投資《陽光普照》、《瀑布》等作品,並製作《八尺門的辯護人》、《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等口碑劇集,奠定了以內容為核心的創作信任。文策院正是看見這股創作與製作兼備的力量,運用國發基金與鏡文學聯手,以3.1億元成立鏡好看,正式開啟一條「從故事走向產業」的新路。
.
鏡好看的經營團隊具備深厚的創作背景與產業視野。董事長董成瑜,同時是鏡文學總經理,從記者、編劇、作家到製作人,橫跨多重角色 – 她曾監製《八尺門的辯護人》與《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以冷靜的眼光與深刻的人性描寫,推動台劇邁入社會議題的新境界。總經理羅君涵則兼具法律與商管專長,曾參與影視創投與國際合製,擅於讓創意在制度與市場間找到精準的平衡。在內容製作方面,兩位內容籌製部總監陳昱俐與嘉世強的加入,讓鏡好看的創作引擎更顯強大。陳昱俐為金鐘編劇,參與多部入圍金馬獎作品;嘉世強曾任時報出版總編輯、金馬影展策展人,也具國際電影公司經驗,讓鏡好看具備國際視野與文化深度並行的可能。而國際市場開發總監蔡雅霖,曾任福斯傳媒國際頻道總監,熟悉OTT與全球影城運作,將為鏡好看的作品開拓海外市場鋪路。
.
而在臺灣,談文化投資,常被誤解為「做夢的生意」– 浪漫、理想、但終究難以變現。鏡週刊社長裴偉在《鏡好看》的成立典禮上,以極為冷靜的語氣,說出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們不只是投資一家影視公司,而是投資臺灣文化的未來。」這句話的重量,來自他對產業生態的清醒理解。鏡文學從文學出發,這幾年逆勢而行,堅持故事開發與原創內容。如今更聯合「潤泰興股份有限公司」與「原石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文策院共同投資成立的影視製作公司,拉高臺灣影視產能。這不是企業之間的財務合作,而是一場文化信任的長期實驗。裴偉說:「鏡好看,不只是拍好看的戲,而是要讓具有國際潛力的小說與故事,透過影像與世界接軌。」他引用文化部部長李遠的話 – 「一個沒有文學、沒有電影、沒有故事的國家,就沒有文化。」文化不是口號,而是對土地、人情、生活與價值的理解。當故事能被影像喚醒,被觀眾記住,那才是文化最堅實的力量。
.
文化部長李遠的致詞,則讓這場儀式更具思辨的深度。這位文學作家出身的部長坦言,他從鏡好看董事長董成瑜身上學到一句話:「議題只是包裝,娛樂才是內容。」這句話顛覆了他的價值體系 – 原來,文化不該只是嚴肅的表述,而應懂得用娛樂的語言,說出嚴肅的事。他又說:「我們不該只在臺灣文化裡找題材,而要理解世界文化的潮流。」這不是放棄本土,而是讓臺灣的故事,有能力被世界聽懂。文化輸出不只是「去國際化」,而是「在地的普世化」。李遠提到文策院基金的艱難過程,也以幽默的語氣讚賞鏡文學的選才眼光 – 從《鬼地方》到《八尺門的辯護人》,從荒謬到現實,都有潛力成為影像經典。那一句「要像董承宇這樣,漂亮又是天才的女人,不多」,其實是一個部長對創作者真誠的讚嘆。他最後回望臺灣電影低谷的十年 – 從 1999 到魏德聖的崛起,票房低迷、投資凍結,但創作者沒有放棄。「如今,終於輪到我們了。」這句話不只是祝福,更是世代的總結。「鏡好看」之名,似乎是一種寓言。鏡子,讓人看見自己,也看見時代。當鏡子對準人性,故事就成為最清晰的倒影。「當資本選擇信任文化,文化便擁有了靈魂。」
.
鏡好看董事長董成瑜強調,「議題只是包裝,娛樂才是內容。」– 這句話像一面鏡子,照出時代文化的弔詭。以前或許文化是莊嚴的祭壇,應當懷著敬意仰望;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人們在歡笑裡比在演講廳裡更願意思考。娛樂,不再是逃避,而是一種更聰明的溝通策略。嚴肅若沒有形式的包裝,就像一顆無糖的藥丸,苦得沒人願意吞下。「議題只是包裝」,說的是現實;「娛樂才是內容」,揭穿的是人性。因為人類天性追求快樂,卻又無法停止對真相的渴望。於是,文化開始學會偽裝 – 以笑聲包裹痛感,用故事解釋制度,讓觀眾在放鬆之間,被真理溫柔地擊中。這不是媚俗,而是一種更深的藝術:以娛樂為語言,讓嚴肅有了群眾;以故事為容器,讓思想有了溫度。文化若不能被感知,就注定被遺忘;而當娛樂成為思想的橋樑,價值,才真正被傳遞。
.
鏡好看的今日公開發佈首波十部作品,題材橫跨真實事件、社會議題與娛樂類型。其中《她殺之罪》改編自台灣真實女性殺人案件,透過田調探觸現代社會的性別與暴力議題;《有緣再掛號》取材瑞士真實故事,以輕喜劇形式呈現網路時代家庭教育的荒誕與焦慮;《鑽石與麵包》則是一場跨國諜報的懸疑敘事,從一樁失竊案揭開全球陰謀。此外,鏡好看也計畫推出更具商業娛樂性的作品,如《黑道牧師》–一位黑道大哥試圖金盆洗手成為牧師,卻屢屢捲入是非的黑色喜劇;以及《跳房子》,從家庭創傷複製出發的心理驚悚片,探問人性中最柔軟卻最脆弱的角落。鏡文學旗下的熱門IP同樣列入開發重點,包括在PTT爆紅的《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以及描寫橫跨台日百年原民棒球情誼的《蕉葉與樹的約定》。十部作品中,已有七部確定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合資或合製,顯示鏡好看以台灣為起點,正積極布局國際市場。
.
今年鏡文學可說是大放異彩,在「2025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Fest 創意內容大會(TCCF)」中再度以原創實力掀起話題。於「STORY 故事系列專場」中,鏡文學旗下多部作品橫掃重點獎項——最大獎 「TAICCA Award:Best Story」 由《流氓書店》奪得,成為全場焦點。此外,兼具市場潛力與創作深度的影集企畫 《Never the Bride》,獲頒 「我推的企畫獎」;而以女性犯罪心理為題、挑戰社會禁忌的出版文本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則勇奪 「我推的故事獎」。兩項皆為現場人氣最高、最受矚目的獎項,顯示鏡文學在多元題材與創意開發上的突破成果。同場,以細膩描繪人與自然情感連結的作品 《蕉葉與樹的約定》,再獲 「榮耀潛力改編獎」 肯定,象徵鏡文學在文學與影視之間持續搭建創意橋樑,讓故事從紙上生根,最終綻放於影像的世界。
.
「鏡好看」這個名字,似乎不僅是一種品牌姿態,也是一種信念。從鏡文學到鏡好看,這場從閱讀到觀看的延伸,折射出台灣文化產業的下一步 – 從單一創作走向產業鏈整合,從在地題材走向全球語境。董成瑜說:「希望以這十部作品,培育十組說故事的人才,打造十位能代表台灣的影視明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故事與文化。」這句話簡潔而有力,猶如在鏡面上映出一道光。影視的未來,不再只是資本與流量的競技場,而是文化價值與創作靈魂的角力場。當文學與影像再次攜手,當台灣的故事開始被世界聽見– 那一面「鏡」,終將映出更大的風景。
.
「鏡,是人性寫照的最直接的借鏡。」鏡好看,讓故事成為時代最清晰的倒影。每一次觀眾的凝視,都是一場關於真實與人性的辯證,照映出那些最心動、最值得被記錄的人生焦點。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