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2p02

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法國龐畢度中心攜手合作「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當聲音成為藝術最浪漫的變奏

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法國龐畢度中心攜手合作「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當聲音成為藝術最浪漫的變奏

a2 2p02

a2 2p02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在這個充滿節奏與回聲的春季,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巴黎殿堂級藝術巨塔——龐畢度中心,共同編織出一場聽覺與空間交織的盛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展期自4月12日至7月6日,不只是一次展覽,更是一場耳朵的革命,一場讓你用全身去「聽」藝術的感官之旅。由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部門首席策展人——瑪切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親自策展,此次合作堪稱國美館睽違二十年來最具標誌性的國際大展。她如此形容這次策展核心:「聲音是一種流動的記憶,一種看不見卻無比真實的存在。這次我們希望以聲音為起點,串起空間、身體與社會的多重維度,讓觀眾重新感知世界的邊界。」本展豪氣集結來自全球30組藝術家、橫跨8大策展子題,包括「回聲與共鳴」、「開放樂譜」、「聲響探問」等,從耳朵走進腦海深處,重塑我們對藝術媒介的理解。其中不乏重量級參展者:像是聲音藝術傳奇比爾.豐塔納(Bill Fontana)、跨界奇才克里斯蒂安.馬克雷(Christian Marclay)、社會聲音政治詩人勞倫斯.阿布.哈姆丹(Lawrence Abu Hamdan)及日本超人氣藝術家毛利悠子(Yuko Mohri)。臺灣的藝術力量也不容小覷——王福瑞、饒加恩、王仲堃、林其蔚與王虹凱領軍出擊,打造文化語境下的聲音火花。
a2 1pp01
作為開幕嘉賓,比爾.豐塔納此次帶來新作〈平行測量:沉默的回音與正在融化的冰河〉。他以一貫極簡風格,捕捉巴黎聖母院火災後鐘體的城市振動,以及奧地利冰川的消融聲。「我希望觀眾閉上眼睛,去聽那原本無聲的空間正在說話。那些聲音,是城市的呼吸,也是地球的心跳。」比爾.豐塔納在展前導覽時輕聲說道,聲音幾乎像在低語。這不僅是藝術裝置,更是環境警世詩,提醒我們傾聽自然的警訊。如果說聲音可以玩,毛利悠子就是那位最會玩的魔法師。她的作品〈遊行〉,用電動機械裝置操控日常物件與樂器,打造出宛如童話版的迷你交響樂團。「這些聲音其實都來自意外。我喜歡抓住那些不被預期的時刻,然後放大它們,變成音樂。」她微笑著說,眼神裡滿是童趣。觀眾不僅可以「看」這場遊行,更能被機械節奏與聲音突變驚喜包圍。

臺灣藝術家饒加恩帶來全新作品〈世界花園〉,靈感來自歐洲殖民時代的樂譜與其背後政治意圖,作品將樂譜以宮廷花園的方式分類呈現。「這不只是音樂,也是權力的標示。」她表示,試圖拆解音樂與權力的隱形結構。王虹凱則展出與埃及、日本藝術家共同創作的〈幽靈、水泥、迴音〉,深入探討臺灣美濃反水庫運動的歷史與跨文化社群間的環境對話。這件作品像一首沒有結尾的民謠,以聲音、影像與詩交織,娓娓道出一段段被水泥埋藏的聲音記憶。為延伸本次展覽主題,4月13日將舉辦「聆聽:關於聲音的對話」國際論壇。包含參展藝術家與來自各地的學者齊聚,從西方音樂哲學、臺灣在地聲音文化到聲音作為政治行動的實踐,掀起一場屬於耳朵的思想革命。《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是一場不容錯過的聲音盛典。這不只是一個展覽,而是一段必須用身體去「經歷」的詩篇。走進國美館,每一步都是一段音符,每個轉角都可能聽見世界不同的語言。所以,請放下手機,打開耳朵,來國立臺灣美術館,讓聲音引領你走進藝術最無序也最迷人的節奏之中。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