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民歌五十年的此刻,一齣橫跨世代記憶的音樂劇,在臺北市中山堂的舞台上重新點燃微光。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與愛樂劇工廠聯合製作的《微風往事》,將於9月26日至28日登場,回到民歌的起點,用國樂重新演繹那個曾讓青春發燙的年代。《微風往事》起初誕生於2010年的愛樂劇工廠,2014年首次更名、再製,隨後巡演全臺逾三十場,感動遍布臺北、臺中、臺南、臺東與馬祖。十年後再度回歸,已不只是懷舊的企圖,更是一場藝術形式的跨界革新。以1976至1986年間的臺灣為背景,故事描寫五位年輕人從校園步入社會,交織著友情、愛情與夢想,彷彿將一代人的記憶摺進星空下的一封信箋。劇中精選二十餘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包含〈鹿港小鎮〉、〈木棉道〉、〈橄欖樹〉與同名主題曲〈微風往事〉,這些旋律曾是青春的配樂,如今則在國樂的再詮釋中被重新喚醒。由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等實力派演員擔綱演出,國樂團的演奏讓這些經典不只是重現,更轉化為一場聲音的再生。
導演徐宏愷此次由演員轉任導演,從舞台角色的感知出發,企圖注入更深層的情感脈動。他表示,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性的重製,而是對民歌精神的再理解,對青春記憶的再擁抱。愛樂劇工廠則認為,此番與國樂團的合作是一種藝術實驗,「希望讓民歌不只是記憶裡的旋律,更是當代語言的延伸。」中山堂管理所主任江孟芳指出,將此劇帶回中正廳,是文化脈絡中的一種回應與連結;除了劇場演出外,9月27至28日晚間,中山堂廣場亦將舉辦「2025臺北市中山堂廣場音樂節」,邀請資深與新生代歌手齊聚,唱響民歌,再現眾聲喧嘩的時代風景。
「我們期待這齣劇成為橋樑,串起四、五、六年級的共同記憶,也為年輕世代開啟另一種理解的可能,」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微風往事》不僅標誌著2025/26前半樂季的重磅製作,更象徵國樂團對音樂與文化創新的深耕與承擔。青春不再年輕,旋律卻能穿越時光。《微風往事》回到它發聲的起點,也帶來了另一種未竟的開始。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