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1p04 1

【北師美術館】化身機場「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開幕探索飛行的身體 情感與記憶

【北師美術館】化身機場「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開幕探索飛行的身體 情感與記憶

a2 1p04 1

a2 1p04 1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北師美術館全面開放,迎來以「天空、飛行、航空、機場」為核心的全新展覽──「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由新生代策展團隊 Nn̄g Project 規劃,並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合作,展期自2025年8月29日至11月2日。美術館化身為機場航廈大廳,策展人張文豪、黃羿瑄及黃銘樂邀請來自南韓、香港與台灣的九位藝術家,以影像、聲音裝置、雕塑、繪畫及文件等多元媒材,重新詮釋飛行經驗如何融入個人的身體、情感與記憶,同時思索航空科技對社會景觀與在地文化的重塑。策展理念源自英文諺語 “The Sky’s the Limit”,象徵人類對天空的無限想像與自由渴望。然而展覽將其反轉為 “The Limit’s the Skies”,提出新的疑問:在全球流動成為日常的今日,我們是否仍能以不同視角凝望同一片天空?天空不再只是天氣的變化,更承載監控、數據與資訊網絡的無形壓力,影響著地面上的生活。

展覽以機場作為切入點,呈現一段可能遭遇「亂流」的旅程。一樓大廳,台灣藝術家張庭甄以《祝福是不幸的尾巴》系列揭開序幕,作品《出發——抵達》如同航班顯示器般滾動虛構太空垃圾起降時間,搭配聲音裝置《空中的黑皮歌》及虛擬報刊《月界日報》,建構類機場的平行時空。香港藝術家李鈺淇的動畫裝置《把我的眼睛沉入你的眼睛》以飛機窗景與多頻道動畫視覺化飛行中情感的流動,模糊外在景象與內在情緒的界線。徐皓霖的錄像《親愛的微風》則以城市女性日常的微小片段,反思資本主義如何透過航空與旅遊影像操控慾望與消費。
a2 3pp00
二樓展場延續「流動」主題,曾彥翔的雕塑裝置《Wet Edge of A Circle》以錯落圓形與多邊形結構呼應機場空間形態,林彥翔則透過成田與桃園機場的田野觀察,交織個人視角、歷史記憶與空間再造,作品《來自塔的預言》探討飛行、權力與抵抗之間的複雜辯證。南韓藝術家洪辰煊以影像裝置《午安,晚上好,晚安v2.0》呈現網絡資訊爆炸與冷戰科技競賽的歷史背景,勞麗麗、李秉璈及羅懿君則分別從田野、旅程紀錄與經濟作物出發,探討飛行、身體、物質與國際局勢間的能量交換。展覽免票入場,8月30日(六)舉辦開幕座談,九位藝術家與三位策展人將親臨分享。期間亦安排多場跨域講座與放映活動。透過藝術家的創作與策展實踐,「亂流:半睡飛行夢」邀請觀眾在半夢半醒之間,仰望天空,踏入灰色地帶,重新丈量身體、情感與感知的邊界。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