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25 年前,周杰倫以一張專輯改寫華語流行音樂的格局。此後,他的名字幾乎成為「創新」與「經典」的代名詞。今日再回望,他的足跡已超越音樂,跨入電影、藝術與時尚領域,仍保有一種獨特的自在姿態。或許,這正是他與時代並行時最迷人的特質──他將王者之路走得平靜卻鮮活。2024 年底,台北大巨蛋因「嘉年華」世界巡演而沸騰,四日演出一票難求,89 萬人同時在線搶票,五分鐘內全數售罄。成為第一位登上大巨蛋的歌手,周杰倫卻淡然表示:「很多事我的確就是想搶先,但是(首唱)大巨蛋真的不是刻意計畫的事,我運氣很好,只是機遇而已。」他將偶然視為性格的延伸,這種不經意,卻一次又一次奠定歷史。
音樂始終是他人生的核心。從〈鬥牛〉到〈雙截棍〉,他的創作常源於一句簡單的想法:「這是否有人已做過了?」這份執念,讓他在千禧年初便為流行音樂開出嶄新道路。古典與現代的碰撞、東西方元素的混搭,皆因他對「沒有人做過」的執著而誕生。多年後,他依舊保有這種偏執,卻又以更溫和的語氣談及家庭──「其實我是個家庭觀念很重的人,因此成家後的確更重視跟家人相處的時光。」隨著身份轉換,他與時尚也結下緣分。2023 年,他成為 Dior 全球品牌代言人中的首位華人明星,再添一項「第一」。周杰倫形容時尚是一種「角色的切換」:當他走上時裝週,與設計師與藝術家交流時,即便語言不同,也能因藝術、音樂與時尚的共同語言而自在對話。他笑言,身為自認的 I 人,時尚偶爾讓他成為 E 人,被推向舞台中央,卻又樂於其間。
在音樂創作上,他的思維更趨成熟。去年,他於英國 Abbey Road Studios 拍下鋼琴演奏影片〈即興曲〉。當劇組收工後,他選擇獨自留下,坐在鋼琴前隨性彈奏,以音符向 The Beatles 等曾在此創作的偉大音樂家致敬。那一刻,是他在「有目的」與「憑感覺」之間找到的平衡點,也折射出他如今對創作的理解。「Paul McCartney 說〈Yesterday〉是他夢到的旋律。我從來沒有這樣的經驗。」他坦言自己的作品往往從主題開始,可能是一個人、一座城市,甚至是一個 MV 拍攝場景。少了浪漫的神話,多了清晰的方向,這正是他的方法論。然而,即便被視為華語音樂的頭號人物,周杰倫並未沉醉於過去的榮耀。他最在意的,是如何在演唱會與專輯創作之間找到時間的平衡。他堅持世界巡演必須帶著新作品,「要讓這個世界一直記得你,不能只靠『過去』,你的『未來』也要能站得住腳。」才華如他,如今最大的挑戰是時間有限,但他並不將其視為困境,而是創作與表演間必然的循環。從台北大巨蛋到 Abbey Road,從 Dior 秀場到墨爾本日常,周杰倫在每一個時空留下印記,卻愈走愈顯輕盈。他的步伐或許是王者的堅定,卻更像一首流淌不息的旋律──寫意而真實。(照片:GQ雜誌)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