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錫銘/台北報導
國際東洋醫學會8/31在台北舉行50 年醫學研討會。賴總統應邀出席時指出,政府正推動「健康台灣」政策,促進全民健康,讓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中醫藥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開始推動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也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其中。面對後疫情時代及人口高齡化挑戰,期待臺灣的中醫師能持續投入慢性病管理、社區醫療與長照等領域,一起推動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也希望臺灣能繼續結合跨國的力量,讓傳統醫學對人類健康發揮更大的貢獻。
ISOM總會長陳旺全表示,半世紀以來,學會致力於推動傳統醫學的研究與臨床應用,並積極促進國際間的醫學交流,讓東洋醫學在不同文化與醫療體系中找到共同語言,展現跨國合作的價值。
ISOM台灣分會長詹永兆則指出,台灣常年參與學會的學術與臨床討論,透過豐富的研究成果與臨床經驗,展現東洋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的潛力。未來,台灣分會將持續推動跨領域合作,深化學術研究與醫療實踐,期望在國際平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共同開創下一個半世紀的新局。
ISOM韓國分會會長尹星燦表示,很高興看到台灣在傳統醫學研究的成果!韓國韓醫師可以使用雷射、超音波等儀器做治療,且健保給付!許多韓醫師是因為台灣中醫治療獲健保給付,因而韓國政府也大力支持韓醫發展!韓國和台灣一起在傳統醫學領域的成果,一定可以在世界上發光發熱!
韓國韓醫師在醫療領域的專業權益上持續推進。歷經長達十年的法律訴訟,韓國韓醫師終於在去年成功爭取到合法使用超音波的權力,這項突破不僅提升了韓醫臨床診斷的精準度,也標誌著韓醫制度的重要里程碑。隨著法律層面的釐清,韓醫界更進一步爭取到笑氣麻醉的合法使用,使韓醫在治療過程中能提供更安全、舒適的醫療環境。此外,醫用雷射儀器的使用權也成為近期焦點。由於醫學美容多屬自費項目,健保不予給付,患者可依需求選擇由中醫或西醫進行施作。這項權益的開放,反映了韓國醫療體系在尊重患者選擇及多元醫療並行上的努力與進展。此系列改革不僅拓展了韓醫師的執業範疇,也彰顯韓國社會對傳統醫學專業的重視與信任。
台灣是唯一在COV19治療上使用中醫藥,這讓韓國非常的羨慕!
衛福部中醫司長、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指出,這次發表清腦一號治療阿茲海默症、醒腦一號用於缺血型中風與中樞退化、清冠二號為多靶向中藥複方用於纖維化肺部疾病、台灣清冠一號抗流感A流和B流)上顯著、Q腦一號治療蛋白質異常之神經退化疾病!
此次發表的成果,不僅依循中醫臨床經驗醫學的基礎來設計方藥,更透
過現代實驗室的科學驗證,包含動物療效與作用機轉的探索,進一步奠定嚴謹的科學依據,未來也將推動進入臨床試驗。期盼能在現代醫學未滿足的領域,為患者帶來更有效與安全的治療選擇。今天發表的五個成果,包括:清腦一號(NRICM201)治療阿茲海默氏症;醒腦一號(NRICM301)用於缺血性中風與中樞退化疾病之整合神經保護策略;清冠二號(NRICM102)為多靶向中藥複方用於發炎性與纖維化肺部疾病之應用潛力;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治療呼吸道感染的潛力;以及 Q 腦一號(NRICM401)用於治療
因蛋白質異常聚集所導致之神經退化性疾病。
今天的分享,不僅只是成果的展示,更代表中醫藥在「傳統」與「創新」之間,邁向國際醫學舞台的重要一步。思覺失調症中西醫合作醫療成效-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成果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且造成失能明顯的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因為服藥遵從性不佳、病識感不足、藥物副作用而中斷治療。患者若病情控制不穩定,便容易反覆住院而增加醫療負擔。中醫在精神醫學領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但可以直接治療思覺失調症,也可改善西藥副作用,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但中西醫共同治療的成效並未被分析過,因此我們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中西醫共同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現再住院的風險下降約40%,在住院天數與次數均較單純西醫治療組少,如此可間接降低醫療負擔。
中西醫共同治療對於思覺失調症的療效良好,可降低再住院率、使醫療費用下降,並可改善臨床症狀與改善西藥副作用。因此中醫越早介入共同治療,可以越快達到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