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2p01 3

臺中國家歌劇院《弄臣》重返舞台 費里尼式荒華與威爾第的殘酷抒情 荷西.卡爾,︀史黛西.阿洛姆,︀黃亞中連袂演出

臺中國家歌劇院《弄臣》重返舞台 費里尼式荒華與威爾第的殘酷抒情 荷西.卡爾,︀史黛西.阿洛姆,︀黃亞中連袂演出

a1 2p01 3

a1 2p01 4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在歌劇的浩瀚曲目中,威爾第的《弄臣》始終佔據核心地位。根據OPERABASE統計,它位列全球十大最常演出的歌劇之一,已有逾3,327個製作、13,291場演出。這部作品的多義性與殘酷感,使其在不同時代反覆被搬演。特別是澳洲已故名導伊萊亞.莫辛斯基於1991年為澳洲歌劇院所打造的版本,三十多年來持續巡演,被譽為足以和經典影像對照的舞台奇蹟。臺中國家歌劇院「2025遇見巨人系列」將以此經典揭幕,10月2日至5日於大劇院登場。莫辛斯基的導演生涯超過四十年,以威爾第歌劇為代表。他三度榮獲英國「奧利佛獎最佳歌劇獎」,同時也是評論者。在九〇年代,他曾撰文〈威爾第:後現代主義的毒瘤〉,直指解構與象徵的演繹方式削弱了戲劇本質,他主張從心理洞察、戲劇張力與經典尊重出發,才是真正的詮釋。
a1 4p02 1
此次由沃里克.達德羅執行導演,將舞台轉換至1960年代的羅馬,以費里尼《生活的甜蜜》作為靈感。觀眾將在舞台上看見弄臣的侷促更衣室與公爵舞廳的華麗形成鮮明對照,還有象徵羅馬街頭的飛雅特500,甚至出場的吉爾達手裡緊握八卦小報,貴婦的侍童化身記者探問公爵下落。這不只是時代移植,更是社會階層與荒淫上流的隱喻。指揮張尹芳指出,莫辛斯基的《弄臣》將威爾第音樂中的二元性放大。華麗的大調進行曲,實則暗藏骯髒的計謀;舞台上人聲歡騰,卻在進行綁架與暴力的情節,如同一場血色美學電影,觀者心驚卻又無法抽離。
a1 1pp00 3
悲劇核心仍在於吉爾達的犧牲。日本女高音宮地江奈認為,吉爾達在父親庇護下天真無防,愛上公爵如同看到唯一的光源,即使被背叛,仍選擇以生命守護愛情。澳洲聲樂家史黛西.阿洛姆則強調,吉爾達的變化雖不合現實,但威爾第的音樂賦予了她從少女到女性的深刻轉折。雙卡司配置更添亮點。10月2日與4日由阿根廷裔澳洲男中音荷西.卡爾博詮釋弄臣,與阿洛姆及臺灣男高音黃亞中同台。10月3日與5日則由臺灣男中音陳翰威領銜,與宮地江奈及澳洲歌劇團的羅莎里奧.拉.斯賓納搭檔。卡爾博盛讚年僅33歲的陳翰威已能演繹此角的重量,並坦言自己「即將滿58歲了,這正是飾演弄臣的剛好年紀」。

此次製作更將弄臣設定為脊椎側彎患者,必須拄著雙拐演出。卡爾博與陳翰威都透露,排練初期身體酸痛,偶爾甚至會因動作過快而不慎恢復「正常」姿態,導演卻認為這正是真實與戲劇的矛盾張力。至於公爵的形象,黃亞中與羅莎里奧皆直言,他是令人矛盾的角色:操弄人心、誘惑無數,卻帶有一種讓人難以抗拒的魅力。他們笑言:「他絕對是個渣男沒錯。」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則指出,《弄臣》從原著到威爾第改編,本質皆在諷刺權力。莫辛斯基將其放入戰後義大利,黑手黨與買凶殺人的荒誕氛圍,恰與現代觀眾的社會想像銜接。經典作品唯有與時代對話,方能跨越世紀,仍被今天的人們感受到刺痛與真實。三十年傳奇舞台,從澳洲到臺中,《弄臣》不僅是音樂的再現,更是一面照見權力、愛情與荒謬的鏡子。對影迷與歌劇愛好者而言,這場演出,是費里尼式的歌劇幻境,也是威爾第殘酷抒情的極致重現。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