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在台北城市舞台的燈光尚未升起之前,春河劇團的《詭哭郎嚎》已悄悄在聽眾心裡留下了影子。這部作品從一個看似陰森的題材出發,卻轉化為對生命與思念的深刻凝視。它的起點,是團長暨藝術總監郎祖筠主持的 Podcast 節目《詭哭郎嚎》。三百多集真實靈異故事,曾經只是一段段聲音,如今被帶上舞台,化為光影與情感交織的劇場風景。《詭哭郎嚎》並不是單純的驚嚇遊戲。當搖滾宮主賴銘偉走進劇情,以宮廟宮主的身份補充民俗知識,他提醒觀眾,那些在人間傳說裡顫動的靈異事件,其實也能以另一種角度被理解。宮廟文化、信仰儀式與人情牽掛彼此疊合,讓「鬼」不再只是黑暗角落的陰影,而是生命記憶的延伸。
演出過程中,劇團運用聲光特效與沉浸氛圍,營造令人屏息的場景。觀眾的感官在恐懼邊緣被挑動,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意外的溫柔。郎祖筠直言:「你所害怕的鬼,或許正是別人朝思暮想的親人。」這句話點破了作品的核心──恐懼的另一面,是對愛與陪伴的渴望。她也分享自身的感受。多年以前,父親離開人世,她至今仍深藏思念。若有一日,父親的身影忽然重現於眼前,他人可能會驚懼失色,而她卻會淚流滿面。正是在這樣的情境裡,《詭哭郎嚎》將舞台化為生命對話的場所。它提出的並非陰間的故事,而是一個殘酷卻真實的課題:「死亡不是終點,遺憾才是。」
在舞台上,一則則源自真實的靈異故事被重構。觀眾隨著情節起伏,逐漸理解人類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掛念。鬼魂的存在,不再是單調的驚嚇符號,而是為遺憾尋找出口的象徵。這樣的設計,使得演出超越了傳統驚悚劇的範疇。它帶著靈性療癒的氣息,讓觀眾在緊張之餘,得到心靈的撫觸。舞台的每一次黑暗與光亮交替,似乎都在提醒人們,愛與記憶總是比恐懼更長久。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