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一個女星,要走到「最佳導演獎」的舞台,其實比穿上無數件訂製禮服還要困難。舒淇憑藉她首部自編自導的長片《女孩》,在第30屆釜山國際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這個消息,猶如一記震耳欲聾的海浪,打破了外界對她僅止於銀幕光影女神的想像。舒淇得知獲獎的當下,本來正要飛往米蘭參加時尚活動,卻毅然調整行程,急忙轉身飛回釜山。這種戲劇化的情節,本可以是她早年在浪漫愛情片裡的角色劇本,如今卻活生生寫進她的導演生涯。她在舞台上幾近哽咽,逐一感謝合作夥伴:余靜萍、張叔平、林強、監製葉如芬,以及投資人「明知道是一個藝術片,還義無反顧的投資」。最後,她甚至將謝意延伸到侯孝賢、父母與老公,語句裡透著誠懇與赤裸。這份清單般的致謝,並非冷冰冰的例行公事,而像是她三十年來演藝生命的拼圖。每一個名字都是見證,也是血脈。舒淇說:「沒有侯導就不會有這部電影,也不會有這個獎。」這句話不僅是對師承的敬意,也暗示著台灣導演世代之間隱隱的傳承。
當年在康城紅毯上,她是東方的冷豔符號;如今在釜山頒獎台,她是一位以女性視角訴說成長故事的導演。《女孩》講述從少女到母親的心路歷程,展開一幅跨越世代的鏡像敘事。白小櫻飾演的林小麗,在1988年基隆港的灰塵裡迷惘長大,林品彤演出的李莉莉則如彩色斑點,闖進她單調的世界。9m88飾演的母親阿娟,過去也曾夢想過、也曾自由過,最後卻被現實折服。這不是一段單純的家庭故事,而是一場女性命運的折射。女孩與女人互為鏡像,彼此看見對方的渴望與傷痕。舒淇把這樣的交錯,拍得既細膩又殘酷。在華語影壇,願意投資災難片的資金尚且稀有,更何況是純女性成長議題的藝術片。舒淇在致謝詞中特別提到投資人的「義無反顧」,這句話像是無聲的諷刺:在一個高度娛樂化的市場裡,理想往往比票房更難兌現。
然而,《女孩》並未因題材內斂而淹沒國際舞台。它從威尼斯入圍主競賽、多倫多影展焦點單元,到如今在釜山奪獎,彷彿用一種穩健卻堅韌的姿態,證明真摯的故事不會因語言與國界而失效。《女孩》的片尾,舒淇留下了最私密的心願:「希望所有受傷的女孩們都能走出自己美好的未來。」這句話聽似柔軟,其實帶著某種激烈的自我召喚。她用三十年的影像養分,拍出一部回應自己與時代的電影。在頒獎舞台上,舒淇早已不是單純的女主角。她是一個帶著無數次角色碎片的導演,重新縫合成完整的作品。她以女性的語言,告訴觀眾成長的代價與和解的困難。《女孩》並非一部溫吞的藝術片,而是一次誠實的掀開。它提醒觀眾,母親曾經是少女,少女有一天也會成為母親。兩個角色在銀幕上對望,就像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與自己未來或過去的影子相遇。
舒淇這次的導演首秀,既是個人心血,也是文化寓言:一個從演員走向導演的女人,拍出一部關於女人如何面對自身與時代的電影。釜山的「最佳導演獎」只是榮耀表層,真正的重量,是她為華語影壇留下了一個足以被記住的女性影像宣言。或許下次當舒淇再站上紅毯,她不再只是攝影機追逐的女神,而是被國際影壇尊敬的導演。至於《女孩》,它將在影史的暗角裡,閃爍著女性視角的微光。(照片:甲上娛樂)
.
提醒我們:
電影從來不只是娛樂,
它也能是一面鏡子,
映照出時代最真切的面孔。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