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1p01 1

2025 「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舌尖上的永續 卓榮泰 :「 食農教育不再只是學校的一堂課,它已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與全球對糧食安全、氣候變遷及永續農業的最高目標緊密呼應。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親自頒發獎狀 彰顯政府對此政策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2025 「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舌尖上的永續 卓榮泰 :「 食農教育不再只是學校的一堂課,它已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與全球對糧食安全、氣候變遷及永續農業的最高目標緊密呼應。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親自頒發獎狀 彰顯政府對此政策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a3 1p01 1

a3 1p01 1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為堅實臺灣農業的根基,並將在地好食材推廣至全民生活,農業部農糧署正以創新的公私協力模式,積極提升國產食材的使用率與能見度。在近期的「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上,農糧署隆重表揚了一批推動國產食材不遺餘力的傑出政府機關與公營事業,彰顯政府對此項政策的高度重視。在行政院長卓榮泰蒞臨致詞,並由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親自頒獎的典禮中,多個卓越典範浮現。例如,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明潭發電廠以每月詳列主要食材採購來源的透明做法,成為公開支持在地農業的楷模。而屏東榮民總醫院更是以近乎百分之百採用國產食材的驚人比例,樹立了公立醫院採購的標竿。

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臨致詞,不僅為《食農教育法》通過後的首屆盛事定調,更明確指出這項教育的推廣,需要跨機關、跨領域的深度合作,方能將其價值與理念澈底深植於國民的日常生活中。卓院長首先點明,儘管臺灣已從農業社會轉型,但若沒有農業的穩固基礎,任何產業的進展都將是虛幻的空中樓閣。自 2022 年《食農教育法》頒布以來,政府透過立法與政策推動,結合廣大農漁民與民間力量,戮力實踐「吃得飽、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的目標。食農教育不再只是學校的一堂課,它已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與全球對糧食安全、氣候變遷及永續農業的最高目標緊密呼應。

a3p02
這項宏大的教育工程,展現了政府部門間罕見的協作精神:教育部與農業部聯手深耕校園,推廣營養午餐與健康飲食;衛生福利部則致力於全民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鼓勵多食全穀雜糧;環境部則在後端倡議惜食與循環利用的觀念;而文化部更將臺灣美食與文化推向國際舞台,展現其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卓院長特別感謝來自社區、農漁會、學校、企業、基金會及媒體等眾多民間團體,他們的熱忱參與,匯聚成一股推動食農教育與美食文化的磅礴力量。

卓院長憶及年初「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所見證的成果,期許未來食農教育能成功從學校、家庭與社區,進一步擴散至更廣泛的民間團體與中央地方機關。他強調,政府推動食農教育的決心已定,政策目標、相關預算與人力皆已到位,在場所有人士,都是推動這項重大公共政策的堅實先鋒,政府期盼與大家攜手,持續擴大食農教育的理念版圖。然而,在為食農教育擘劃願景的同時,卓院長的心緒也繫於當前正在經歷重大災變的花蓮。他沉重地提及總統所言:「此時此刻,我們都是花蓮人」,強調政府正傾全力集結資源,協助花蓮的家園與環境重建。面對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所造成的災情與傷亡,中央立即行動,透過行政院在花蓮設置的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已迅速與當地和全國旅館公會洽妥 30 間旅館、騰出 700 間房間。此舉旨在為暫時無法返家的災民朋友提供安全舒適的處所,體現政府對災民「中央會負責」的承諾。

卓院長也對湧入花蓮的志工朋友們表達最深的敬意與感謝,他們或拿著鏟子,或背著簡單行囊馳援,展現臺灣社會最溫暖的關懷。他懇切呼籲全體國人,在此艱難時刻,最需要的是團結與信任,避免因片面的言論或畫面而造成社會無謂的擴大與紛擾。他請所有與會者,將最溫暖的感謝與鼓勵,送給所有投入救災的國軍官兵、民間團體、慈濟師兄師姐,以及地方政府和村里辦公室的基層同仁。這場食農教育大會,在李慧芝發言人、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衛生福利部莊人祥次長、文化部徐宜君次長等跨部會首長的共同出席下,展現了「從產地到餐桌、從教育到文化」的宏大佈局。臺灣的永續發展,正仰賴這群食農教育的推動者,以舌尖上的智慧,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具韌性的未來。

引人注目的是各單位在員工餐廳推廣上的創意與巧思。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將在地特產紅棗融入日常「奉茶」,並舉辦「地中海食物日」,以具備農糧產品追溯條碼的綠豆芽設計特色料理,讓健康與在地連結。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則與營養師合作,透過 LINE 群組推播食農文宣並收集反饋,成功地為消防員提供了活力餐點與國產食材知識。這些績優單位透過實際行動,為員工與民眾提供了更安心、更健康的餐飲選擇。農糧署同時積極拓展公私協力的廣度。透過與國內餐飲業者合作,將在地農漁畜產品納入菜單;並鼓勵超市與賣場廣設農民直銷站與國產專區,讓消費者能便利地親近在地食材。面對下一代,政府更在學校午餐中大力推動使用「三章一Q」可溯源食材,使用比例在 114 年已高達 98.98%,旨在從校園建立學童對國產食材的認同感,培養優質的飲食文化。

為了將食農教育具體化,農糧署在大會上設置了「家鄉味地圖-食農教育與農民直銷站」主題攤位。透過插畫風格的「農民直銷站地圖」,呈現全臺 68 處據點,並以「食農面面關」等趣味互動遊戲,讓民眾了解農業生產與環境、健康飲食之間的緊密關係。同時發放的《食旅地圖:在地好食光 農民直銷站尋味指南》,更是強調了直銷站「在地直送,安心選擇」的核心價值。農糧署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產地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讓食農教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能轉化為全民的實際行動。
.
讓每一餐,都是對臺灣土地最深的致敬。
讓每一口在地好味,都成為支持臺灣農業的力量。
..
(照片:農糧署)(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