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美國前總統川普再度引發全球矚目,他在公開場合宣布,將對「美國境外製作的電影」徵收百分之一百的關稅。表面上,這是一項針對電影產業的經濟政策,目的似乎在於守護好萊塢與美國影視工作者的就業。然而,仔細探究其中的脈絡,這道命令所瞄準的焦點,遠不止於文化保護或票房分配,而是直指人工智慧世代下的影像資料壟斷。在全球影視市場中,特效與動畫的力量早已超越傳統銀幕的範疇,成為人工智慧影像生成的核心資料來源。川普的政策意圖,不單是阻隔進口電影的票房流入,更是藉由關稅武器,圍堵中國與日本等亞洲影像產業的崛起。川普口中提到的「境外製作電影」,在定義上包含了中國、日本,以及許多與好萊塢深度合作的海外特效工廠。當代好萊塢大片往往選擇在加拿大、紐西蘭,甚至亞洲完成部分製作,這些國家擁有成熟的影像基礎設施與成本優勢。若真正以此標準課稅,美國的製作公司將首當其衝。川普提出的政策,顯然帶有更高層次的戰略考量。
以中國為例,《哪吒之魔童降世》展現了華語動畫在票房市場的實力,創下驚人的觀影人次與收益。這部作品象徵中國在影像敘事、角色塑造與文化符號上的全球化企圖。另一方面,日本的宮崎駿作品仍然在國際市場具有持久而廣泛的吸引力,其動畫語言與美學風格跨越世代,形成獨特的文化現象。這些內容並非單純的娛樂產品,而是龐大的影像資料庫。對人工智慧而言,這些資料能被轉化為訓練模型的養分,涵蓋光影處理、動態設計、敘事手法等多重維度。換言之,全球票房的爭奪背後,隱藏著對未來AI影像語言的定義權爭奪。在上個世紀,美國憑藉好萊塢的敘事能力與全球發行網絡,主導了大部分的文化輸出。今日,川普想建立的,則是一種新形式的壟斷。這一次,核心資源不再是劇本與明星,而是資料本身。好萊塢擁有如 ILM、Weta 這樣的頂尖特效公司,其累積數十年的影像技術資料,正被逐步應用於AI模型的開發。川普此舉,等於要阻絕亞洲在這一領域的突破,確保美國依然握有影像產業的核心礦脈。
這項關稅政策並非只針對動畫。所有科幻特效片,乃至於需要數位影像修飾的商業電影,都可能落入課稅範圍。其結果,是一場全面性的影像防衛戰:中國的神話動畫、日本的手繪風格、韓國與印度的新興特效產業,皆可能成為限制的對象。川普提出的關稅,不只是經濟壁壘,而是一種文化防火牆,意圖將非美國的影像資料拒於門外。過去談論文化主權,多半著重於語言政策、媒體審查與國族意識。然而,當AI成為核心技術,文化主權也被重新定義為「資料主權」。誰掌握更多的影像資料,誰就能塑造未來的全球視覺語言。中國近年大力推動動畫與影視產業的發展,從《白蛇傳》到《哪吒》,顯示其企圖建立自有的影像資料體系。日本則延續宮崎駿與其他動畫導演的風格,讓其影像美學在全球形成穩固的影響力。這些努力,在AI時代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川普深知這場競爭的關鍵,因而選擇用強硬的關稅,阻止這些資料進入美國的AI生態系。這是一種先發制人的動作,試圖在未來的影像語言之戰中取得上風。
這場表面上的「電影關稅」爭議,實際上是一場隱形戰爭:影像成為AI的燃料,而AI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影像風格與文化話語權。誰能掌握影像資料,誰就能定義下一個世代的夢想。川普雖然以保護主義的姿態現身,但真正的目標是守住美國的影像霸權。當中國、日本持續推動本土影像產業,若未能建立獨立的AI影像生態系,它們的努力最終可能仍會淪為美國AI霸權的養分。
這場政策的背後,揭示了一個清晰的現實:人類爭奪的已經不再只是觀眾,而是資料。影像成為人工智慧的基石,而AI則將反過來決定人類的文化想像。如果亞洲無法在這場影像資料戰中確立自己的位置,未來的視覺語言將再度由美國書寫。川普的舉動,也許只是開始,卻已經預示了21世紀文化戰爭的樣貌。
.
在影像與AI交織的時代,
誰掌握資料,
誰便能定義人類的夢境。
.
在影像霸權與AI競逐的時代,台灣若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影像資料庫,再多的AR硬體也只是空殼;唯有讓資料成為資產,才能在未來的世界影像語言中留名。台灣的對策:如何在AI影像霸權中站穩腳步: 1.資料主權建構 : 台灣目前的影視產業規模有限,但在 語言、文化與題材 上具有獨特性。若能將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影像資料系統性地數位化、結構化,並轉化為 AI 訓練素材,就能建立一個區隔於美國、中國、日本的「文化影像資料庫」。2.跨域合作 : 台灣必須將影視、科技與政策結合。科技部門與文化部若能合作推動「AI影像資料國家計畫」,結合影視特效公司、廣告影像公司與學術單位,形成資料共享與標準化,才有可能在未來掌握話語權。3.外交與文化戰略 : 台灣在國際上沒有直接與川普這樣的政策對抗的槓桿,但可以透過「文化韌性外交」強調台灣在多元文化影像、語言保存與自由創作上的貢獻,進而在全球文化數據治理的議題上爭取盟友。4.新創扶植 : 影像不再只是娛樂,而是 AI、教育、醫療、數位治理的基礎。台灣應該加速成立「影像AI加速器」,投資能處理多語言、多文化資料的新創公司。
另外台灣在沉浸式影像與 AR(擴增實境)產業上的最大問題,是「被動消費」而非「積極創造」。目前我們在兩個層次上呈現斷裂:1.硬體依賴:顯示器、感測晶片、光學模組等關鍵零件幾乎被美國、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壟斷,台灣廠商雖有代工實力,但缺乏自主品牌與話語權。2.內容弱勢:國際沉浸式影像作品(例如威尼斯影展的 VR 區)幾乎沒有台灣聲音。雖然我們擁有強大動畫人才與遊戲設計師,但未能被系統性整合成國家級內容輸出。
台灣的對策可以朝以下三條路徑:1.文化外交路徑:透過台北雙年展、TCCF(創意內容大會)、金馬影展 VR 區塊,把台灣定位成亞洲 AR 故事交流平台,而非單純的參展者。2.跨產業路徑:把 AR 與文創、醫療、觀光結合。舉例:台南古蹟 × AR 導覽、台北醫院 × 治療模擬,讓在地需求成為創投投資的理由。3.資本金融路徑:推動「文化 AR 創投基金」,吸引外資與本地科技資金,將 AR 定位成「數位基礎建設」的一環,而非娛樂附屬。
近三年AR 產業與創投趨勢,國際 AR 領域的創投熱點幾乎都與「沉浸式影像」與「故事敘事平台」有關:美國:Niantic(精靈寶可夢 GO 的開發商)持續吸引資金,用 AR 地圖作為下一代平台基礎,延伸至影像敘事。歐洲:威尼斯影展自 2016 年開設 VR/AR 區,今年(2025 年)已有近半數作品獲得創投青睞,甚至被 Netflix、Apple TV 改編成互動影集。韓國:CJ ENM 與 Naver 投資「沉浸式 K-pop 演唱會」平台,讓 AR 演唱會進入全球粉絲市場。中國大陸: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持續投入 AR 特效,並將其結合短影音敘事,打造龐大商業變現模式。這些案例透露一個現象:影像內容才是 AR 的創投核心,而非技術本身。技術會折舊,但內容一旦與文化記憶綁定,就能持續變現。
台灣的因應對策,必須先承認自身的結構困境。第一,硬體依賴:我們擁有代工實力,卻缺乏能引領世界的品牌。台積電能做晶片,卻無法替我們講述任何文化故事。第二,內容弱勢:台灣的導演與藝術家,能拍攝細膩的鄉愁與愛情,卻鮮少能將這些故事轉化為國際通用的沉浸式語言。第三,政策散漫:科技部補助研發,文化部補助影展,國發基金投資半導體,卻沒有一個整合平台,把這些拼湊成一條完整的「文化科技供應鏈」。換言之,台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零星補助」,而是國家級的文化戰略。我們應該清楚,未來的競爭不只是晶片,而是晶片驅動下的內容話語權。當韓國用 BTS 打下全球娛樂帝國,中國用抖音征服短影音市場,台灣還在自我感動於「我們的自由空氣」。
首先,必須把 AR/VR 視為文化外交的利器。我們的歷史創傷——二二八、白色恐怖、殖民記憶——這些題材如果能用 AR 呈現,將遠比厚重的史料更有國際穿透力。這是台灣最獨特、最無法被取代的文化資產。世界對我們的晶片有需求,對我們的故事也同樣有好奇。其次,要建立跨部會的「沉浸式影像國家計畫」。不是再蓋一個硬體園區,而是整合資金、平台與人才,讓台灣的內容能被投資、被流通。文化部應該與國發基金合作,成立「文化 AR 創投基金」,吸引國際資金與在地資本,並且設計長期回報模式,避免淪為一次性的補貼。第三,必須培養國際連結。台灣需要與威尼斯影展、釜山影展、新加坡科技文化節建立制度化合作,成為亞洲 AR/VR 的節點。否則我們的作品只能在內循環裡自嗨,無法進入全球市場。第四,要擁抱跨界應用。台灣的醫療實力、觀光資源、教育需求,都可以成為 AR 的落地場景。若能將 AR 導覽嵌入故宮典藏,將 VR 模擬帶入醫療訓練,這些不只是藝術實驗,而是可規模化的產業。
所有的策略都必須回到最根本的一點:台灣要不要承認自己必須走出舒適圈,成為一個文化科技的輸出國?這是一場文明選擇,而不是技術選擇。台灣人最熟悉的故事是「小國如何生存」。但在 AR/VR 的世界裡,體積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用內容捕捉人類的想像。當韓國用偶像霸佔了虛擬舞台,中國用平台壟斷了數位生態,台灣若還只停留在「我們有自由,所以我們有未來」的自我陶醉,那麼,未來將只是我們看不見的幻影。沉浸式科技不會等我們,它會無情地加速、跨越、佔領。台灣的選擇只有兩種:要嘛繼續當觀眾,在別人的舞台上驚嘆;要嘛開始說出自己的故事,把 VR 與 AR 變成我們文化生存的新語言。
在川普的關稅宣示裡,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保護美國電影工會的浪漫情懷,而是一場赤裸裸的數據戰爭。他把《哪吒之魔童降世》、宮崎駿的動畫、甚至好萊塢的特效片,都化約為 AI 的燃料來源。電影,不再只是銀幕上的幻象,而是未來人工智慧的母語。川普深知,誰掌握了影像資料,誰就能定義下一代人類的感官世界。這不是一場關稅之爭,而是一場文明主導權的爭奪。美國用「100%」的稅率築起數位長城,表面上是關門,實際上是為了確保 AI 帝國的唯一入口。中國、日本與韓國的文化輸出,早已威脅好萊塢的獨占;而這一道高牆,正是將全球夢境鎖進美國的資料庫裡。
.
川普的電影關稅不是保護產業,而是搶奪未來。
影像即語言,
語言即權力。
這場戰爭不在戲院,
不在票房,
而是在我們即將習慣的 AI 世界裡,
誰能定義「看」與「想像」的方式。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