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台灣對詐騙問題的人性「這是文明的進化,也是良知的退化。」–形成「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極致表現。
當台灣對詐騙問題的反應,既鄙視犯罪的態度,又崇拜賺大錢的勢利偏見,詐騙便不再只是犯罪,而是一門文化顯學。
.
「這是文明的進化,也是良知的退化。」
.
「若真能阻絕詐騙,那該頒的不只是諾貝爾獎 — 或許該請科學家研發一種能讓人性良知重生的新藥。」
.
一個外國人,
說著不帶口音的國語,
在鏡頭前緩緩說出一句話:「為什麼台灣詐騙犯的懲處這麼輕?」
短短的提問,
沒有譏諷、
沒有批判,
卻像刀子劃開社會表層的假面。
也像一面鏡子,
揭穿我們習慣忽略的醜陋倒映出來。
因為他揭穿的,
不只是法律的漏洞,
而是文明的幻覺 —
人類的科技越進步,物質越豐富,
卻無法阻止人性持續墮落。
.
金管會、法務部、警政署……
一整套制度運轉著,
看似嚴密,
卻無法制止那些在帳號之間流竄的謊言。
這不是技術問題,
也不是法律條文的遺漏,
而是社會人性價值信任的崩塌。
.
我們都知道答案。
金管會知道,
法務部也知道。
只是這份「知道」,從來沒讓真相有力量。
.
法條再密,執行再嚴,
都敵不過那股「制度性麻木」–
一種明知有錯卻選擇視而不見的集體漠視文化。
.
台灣社會對詐騙的態度,
長久以來介於「鄙視」犯法與「佩服」賺大錢之間。
.
詐騙,
早已不是犯罪現象,
而是日常語言。
它滲入人際互動、商業邏輯與網路文化之中。
我們習慣,
以「手腕」讚美謊言的高明,
用「吃虧是福」掩飾被騙的無奈。
多少家庭破碎、
多少天倫夢絕,
最後都化為一則「又一起詐騙案」的冷新聞。
.
當惡成為效率的一種形式,
當詐騙比誠實更快帶來回報,
那麼所謂「進步社會」,
不過是更精緻的欺瞞系統。
.
詐騙被視為「灰色生意」、
一種「會做人的手腕」。
只要能鑽漏洞、賺到錢、逍遙法外,
社會便在心底替他鼓掌。
這正是人性本惡的極致外顯:
惡,不再需要隱藏,
因為善早已退場。
.
外國人的那幾句「質疑」,
像是對我們集體良知的輕蔑嘲諷。
也許,
我們該問的不是「為什麼詐騙那麼多」,
而是–
我們為什麼,
如此習慣被騙,
如此看待別人被騙,
如此一騙再騙,
習慣成自然,
卻仍心安理得地活著。
.
輕縱的背後,
是價值的疲乏。
司法體系對「小聰明」的容忍、
媒體對「詐騙奇聞」的娛樂化報導、
甚至網路上那種「被騙也是活該」的冷嘲,
構成了一種集體共謀。
我們不是不懂,
只是不想再去懂。
.
所以當那個外國人說「你我都知道的問題」,
他的語氣像一記巴掌。
我們笑著「呵呵」,
卻笑不出來。
因為他指出的,
正是我們最不敢面對的真相:
.
這個島嶼太聰明了,
聰明到忘了什麼叫誠實。
.
(照片:翻攝網路)
外國人影片: https://www.threads.com/@kunting.snr/post/DQ8bgbYEgeQ?xmt=AQF0pWRXIf7QnK79P4KjVzN4C4xMM8win_hwHAFIkqu-Aw&fbclid=IwY2xjawOBiNFleHRuA2FlbQIxMABicmlkETBtUDl6blIzZjFkSVByZ3h0c3J0YwZhcHBfaWQQMjIyMDM5MTc4ODIwMDg5MgABHvQl2te43IFAiDcZk24UjcEj5pm0QknhreaFCOb7ntrX-yu_D7R1zcpIUfe9_aem_fSFE1J7aP1wJx2YiC7s3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