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在秋意轉濃的十一月,台北南港展覽館彷彿化身成巨大的味覺引擎,推動台灣飲食品產業向下一個世代加速。今年的「2025 年台灣飲食系列展(F&B Taiwan)」由五大展會集結:茶、酒、咖啡、食品設備與首屆風潮美食祭跨界匯流,在主辦單位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咖啡協會及展昭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積極謀劃,以超過 800 家廠商、2,800 格攤位的規模,橫跨南港一、二館三層樓盛大展開,打造一場真正的國際級飲食風向標。這場展覽不只是產業年度檢閱;更像是一次「從舌尖到文化」的全面行軍。專業講座、冠軍賽事、品牌新品、跨界料理、國際大師評審……台灣飲食的能量在展場裡集體沸騰是整個展期的心跳。四天連續舉辦大師賽、拉花、烈酒與烘豆台灣選拔賽,決定明年出征世界舞台的國家代表。現場的緊張度,堪比咖啡萃取最黃金的 25 秒。2025 台灣飲食系列展不只展示產品,更展示文化;不只展示技術,更展示台灣的飲食軌道正在往世界舞台推進。當茶、酒、咖啡、料理、器具與職人精神同時聚集在南港雙館,這座城市的味覺語言,便開始說得更加流利。現場出席長官貴賓有,外交部祺政務次長陳明、農業部農糧署長姚士源、各國駐台使節等等。
.

在亞洲音樂教育圈裡,廖元宏向來以青年樂團的扶植、跨文化合作的推動著稱。他的舞台從不局限於指揮台,而是延伸到更廣闊的文化現場。他的話:「指揮的本質,不是控制,而是傾聽。」在他看來,音樂的力量來自交流,而非權威;來自共鳴,而非指示。他笑說,品酒與排練並無不同:都是去「聽」味道的起伏、香氣的轉折,以及酒背後的故事。而羅己能坐鎮的「恆器製酒」攤位,自然成為他最想停留的所在 – 因為這裡的酒不是靠華麗包裝取勝,而是以一種帶著土地體溫的「誠意」存在。
.

恆器的名字從台語「番薯」而來,韓吉的音裡藏著台灣最質樸的農業記憶。羅己能堅持以台農57號黃皮黃肉地瓜作為主原料,從蒸餾原酒系列到橡木桶熟成,每一批次的酒,都是從土壤、農作、蒸餾到熟成的完整軌跡。他常說:「恆器,不只是番薯,是品質。」甲醇、重金屬、二氧化硫等檢驗全數合格,絕不添加香料或食用酒精。尤其地瓜原酒系列,更是堅持「不加一滴水」,每一瓶都是真實直出的蒸餾精華。這種固執,很像廖元宏在音樂工作上的堅持 – 不用力炫技,而是把「本質」做到極致。
.

恆器的得獎紀錄也正映照著這份執著。2022 舊金山國際烈酒競賽中,「旅 I」以米燒酎類拿下雙金,「沈香酒」奪白酒類金牌,「金樽魔 Batch2」獲銀牌,水果加烈酒系列的梅子與荔枝同獲銀牌,而「旅 II」與「無憂」也進帳銅牌。再往前推,2020 與 2021 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中,恆器更已奠定金牌水準。這些獎不是宣傳,而是國際評審對台灣地瓜酒文化的真正看見。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是恆器壬寅年最後的壓軸 – 「癸卯年新樽桶陳限量版」。地瓜原酒在葡萄酒橡木桶中靜置超過二十四個月,如同時間緩慢推開的一扇門。酒標由漫畫家麥人杰操刀,以象徵富貴喜氣的芙蓉外衣為兔年量身創作。限量 365 支,像一年裡被凝縮的日子,每支都有屬於自己的密。酒體的層次,則像在口中展開一段樂章。初聞清冽沉穩,橡木與葡萄香交疊;入口時舌面感到桶香,舌尖帶著微甜,溫度上升時烤地瓜皮的味道悠然浮現,尾韻綿長不掛喉,輕巧卻深邃,如同被時間拋光過的旋律。
.

廖元宏在攤位前停得特別久。他說,好的酒像好的音樂,能在最日常的地方打開你。恆器的作品沒有浮誇語彙,卻有一種讓人安心的踏實感 – 這或許就是台灣味最迷人的地方。於是今天的酒展,不只是一場品飲活動,而像是一堂跨媒介的課:當指揮家來到釀酒人的領域,他不是來評論,而是來傾聽。
.
恆心釀酒,
大器結緣。
.
這句話聽起來像品牌口號,但在今日的現場,它更像一種關於文化、土地與靈魂的默契。(飲酒過後,嚴禁開車。
.
.
《一個俄國人在美國》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與廖元宏與陳介涵鋼琴對話 「指揮的本質是傾聽」讓音符跨越國界 攜手呈現拉赫瑪尼諾夫與美國音樂相互激盪的音樂火花 https://n.yam.com/Article/20251113576997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