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art 20251125 163546218 copy

電影《拾光》當寇世勳與歸亞蕾兩位傳奇演員走進超高齡醫院展開「公路旅程」–「生命裡失去的力量,也能換成另一種自由。」

電影《拾光》當寇世勳與歸亞蕾兩位傳奇演員走進超高齡醫院展開「公路旅程」--「生命裡失去的力量,也能換成另一種自由。」

gridart 20251125 163546218 copy 1688x1266

gridart 20251125 163546218 copy 1688x1266 1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在台灣快速滑入「超高齡社會」的此刻,人們談老化多半帶著焦慮 – 醫療壓力、照護負擔、失能恐懼⋯⋯但電影《拾光》偏偏反其道而行,在日常的病房裡找到了某種溫柔的反骨:原來,老並不是悲劇,而是另一種驚喜的流動。當回憶殺級的歸亞蕾與寇世勳,選擇以「兩個古怪老人」之姿走上銀幕,老年的故事突然變得明亮、甚至帶點壞壞的幽默。這部電影由新銳導演宋康欣執導,在紅心字會信義老人服務中心舉行殺青記者會。場地安靜、溫暖,卻因兩位主演的到來瞬間熱鬧起來。他們的年紀,是台灣社會即將成為常態的人口結構;他們的存在,也讓人重新思考「變老」究竟可以是什麼模樣。

.
《拾光》的核心,是兩位被迫同住雙人病房的老病友 – 「快瞎了」的陳教授與「快痴了」的華姨。導演宋康欣說明創作初衷是想回應全球老齡化趨勢,透過兩位性格倔強的老人,一步步描繪「被迫失去掌控權」的日常。他笑說,能邀請寇世勳與歸亞蕾合作,對他而言是創作生涯中「最美好的時光」。兩位傳奇演員不只契合角色,更把導演所描述的「在醫院裡的公路之旅」演得既魔幻又寫實 – 明明動不了幾步路,卻有一股執拗的自由感。歸亞蕾更自嘲地說:「現在不只是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就連電影主角也進到超高齡社會了。」一句話,道破整部電影的幽默精神,也讓現場與會者會心一笑。
.gridart 20251125 163706930 copy
劇組透露,雖然片場多為冰冷的醫院場景、拍攝節奏緊湊,但歸亞蕾與寇世勳卻是最會「攪局」的兩位 – 那種把氣氛鬆開、用幽默破冰的「老頑童」能量。他們的即興對話、動作,讓現場年輕工作人員笑到忘記疲憊,也讓世代距離消失得乾乾淨淨。兩位主演分享到,詮釋「逐漸失去掌控權」的角色時,心裡都有難以言說的感觸。一個看不清,一個記不住,他們問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下,兩個人如何建立起那種特殊的『錯位默契』?」面對彼此的強大氣場,他們笑著討論:到底誰在片場擁有更多「話語權」?而「互相討厭」的戲裡張力,下戲後是否會延續?甚至在接演前,他們是否對劇本提出過重要修改?這些對話既真誠又帶點調皮,像是為角色做的溫度測試,也讓人看見兩位資深演員的細膩與智慧。
.
光譜映像負責製作長片《拾光》,這是他們首次與台灣導演合作長片,但團隊本身已在國際影展累積深厚成績,包括入選 2024 柏林影展主競賽的《以愛之茗》(Black Tea),以及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並獲最佳女主角的《無懼》(The Shameless)。此次監製王琮更在今年成為美國奧斯卡影藝學院(AMPAS)會員。他提到,《拾光》早在 2019 年就入選「TIES THAT BIND」歐亞合製工作坊,劇本扎實而具有國際普世性,在文化部影視局與台北市政府的支持下,「勢必已讓台灣電影內容增添多元」。製片蔡信弘則補充,台灣長照議題常被貼上「沈重」或「年輕人不看」的標籤,這次他們希望反轉想像。從社群操作到與公益團體紅心字會合作,他們想讓電影真正走進長輩與年輕世代的生活,「吸引孫輩帶阿公阿嬤進戲院」,讓電影成為對長照機構與年長者的實質支持。
.gridart 20251125 164111641 copy
《拾光》即將進入後製,預計 2026 年完成並投向國際影展。這不僅是一部電影的誕生,也是台灣影視如何面對人口變化、如何讓文化敘事不被年齡切割的一次示範。在全球都在思考「如何老去」的時代,《拾光》用最不說教、最像生活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老化的旅程,仍然可以倔強、荒誕、溫柔,而且值得被看見。最後,一句話獻給每個正在變老的我們 –
.
「生命裡失去的力量,也能換成另一種自由。」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