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產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觀察2025年11月價量變化,各縣市買氣表現皆有起色,整體月增7.8%,年減幅收斂至4.9%,觀察各都表現,本月雙北、桃園、新竹、台中皆月增,其中又以桃園增37.5%最多,凸顯北台灣回溫力道較佳。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AI發展暢旺,國發會預測今年GPT成長可望達6%,28日股市越過27,600點,普發現金可望帶動經濟表現熱絡,不過房市卻受到政策性抑制,今年價量表現疲弱,限貸令上路逾一年,市場回歸自用需求,加上年底傳統購屋季,目前房市主力以「非買不可的首購族」,「危機入市的置產族」為主。
而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與台灣房屋集團合作調查的「購買房地產時機」「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為94.26點,較前月回升3.84點,代表民眾對房市可望擺脫先前觀望態度轉而重拾信心。
張旭嵐指出,相較於新青安時代的雨露均霑,2026年的房市則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具有重大建設的區域表現,較能吸引資金和目光。包括國際科技巨頭輝達和Google 規劃設立總部的士林北投區,商辦和住宅都炙手可熱。

房市觀察家譚運闓表示,最近淡水區也因為淡江大橋即將完工,以及低總價優勢,成為最吸睛的區域,來買的民眾都是有需求的準客戶,且都做過很多功課,因此,淡水區房市交易相對熱絡許多;桃園捷運綠線第一階段七站可望在明年底通車,更提升桃園的交通便利性,自住機能優勢。台積電中科1.4奈米先進製程新廠本月動工,預計2027年底前完成風險性試產;而國壽今年砸45.5億在南科積極購地蓋倉儲,對區域產業發展帶來鼓舞作用。
張旭嵐強調,房市政策抑制投機,鼓勵自用,因此未來購屋除了需考量自身財力,還須評估物件機能性,置產地緣性,以及長期持有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