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 31

國立歷史博物館「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盛大開幕 陳郁秀:「從小石子窺看臺灣大山大海的氣勢磅礴,無論幾歲的觀眾都能從作品中得到啟發與人生向前的力量。」

國立歷史博物館「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盛大開幕 陳郁秀:「從小石子窺看臺灣大山大海的氣勢磅礴,無論幾歲的觀眾都能從作品中得到啟發與人生向前的力量。」

kk 31

kk 31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當藝術超越時光,歲月便失去了重量。九旬藝術家李再鈐以堅定的創作姿態,靜靜在時間的石縫中開出新芽。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開幕式,現場猶如東方哲思與西方極簡共鳴的靜謐劇場,匯聚藝術、音樂與記憶交織的深刻瞬間。此次展覽,是藝術大師八十年深情回望的鉅作,也是雕塑語彙與公共藝術美學交匯的思想航行。開幕式由藝術家的次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李季,以一曲〈夏康舞曲〉小提琴獨奏為展覽揭序,琴音如微光流轉,點亮展場氛圍。文化部長李遠、史博館館長洪世佑、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建築師王澤等人蒞臨,與藝術家一同見證這場雕塑與思想跨越時代的對話。李再鈐感性致詞,回憶年輕時便在史博館仰望恩師溥心畬的展覽,如今終於站在夢想中的殿堂。「這裡是我從二十幾歲起就心生嚮往的地方,我等了八十年。」語氣平淡卻飽含深意,如雕塑般簡練卻力道十足。文化部長李遠談到,身為一位從藝術家庭長大的孩子,他深知李再鈐等人於解嚴前夕,以藝術之名在暗色時代中劃出希望曙光。他提及1985年作品〈低限的無限〉引發的紅星事件,並回顧成長時代中對於「紅」與「黑」的文字自我審查。今日,在史博館見證這位藝術長者橫跨時間與風格的創作旅程,是對整個世代最深刻的精神滋養。
kk 34
展覽以三大主題展區構成時間與創作軌跡的交響。《低限無限》展區呈現李再鈐自上世紀以來對幾何秩序、東方哲思及公共空間的整合思考,作品如〈元〉、〈天地人和〉宛如哲理的結晶,在鐵與石間流露萬象之靈。《元》展區則跳脫傳統雕塑的輪廓,以「元」的概念切入當代語境,回應數位時代與虛擬宇宙的挑戰。展品不只是雕塑,更是思想的折射,邀觀者從微觀細節閱讀宏觀宇宙。《往昔情懷》則溫柔擁抱藝術家的筆墨歲月,融合水墨、彩墨與立體雕塑,傳統與現代並肩而立,在沉穩中書寫藝術的未來式。史博館長洪世佑指出,李再鈐自稱「老藝匠」,但從創作熱情與表現能量來看,他遠比許多年輕創作者更具探索精神。最新發表的〈跳石仔〉作品靈感來自金山海域油污事件,以裝置藝術、詩作與雕塑串聯對土地與環境的深刻關懷,是藝術與社會責任的完美結合。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盛讚李再鈐以石子映照山海,讓大自然成為藝術的詩意背景。前政務委員黃光男則形容他的作品如城市中的點睛之筆,是都市景觀靈魂的潤飾者。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更稱此次展覽為「臺灣美術界最溫柔的遲來禮讚」。建築師王澤形容李再鈐像位聽得見鋼鐵低語的煉金術師,從廢棄金屬中擷取詩意,讓物質重生為文化的記憶容器。展覽即日起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邀請觀眾穿梭李再鈐雕塑語言的維度,感受那些在切割與打磨之後,仍閃耀著東方哲理與人文靈魂的作品。藝術無齡,創作不息,正如李再鈐一生所證明的:雕塑從來不是石材的塑形,而是對生命本質的雕刻。
kk 32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