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當代社會急速變遷,企業除了追求利潤與市場占有率,更被賦予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聯經出版再度舉辦第二屆「人文企業獎」頒獎典禮暨分享會,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隆重登場,旨在表彰企業、醫療機構、基金會等在人文關懷領域的卓越貢獻。本屆共有24家來自不同領域的單位獲獎,展現台灣社會多元而深厚的人文底蘊。此次盛會吸引產官學界百餘位重量級人士與會,場面溫馨而隆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度設立的「特別貢獻獎」由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獲得。他長期以科技人身分,投入支持藝文活動、關懷社會議題,在企業本業之外展現出深刻的人文精神。評審團指出,童子賢多年來以實際行動投入文化保存、歷史研究、優質影視製作、書店與閱讀推廣,並協助眾多藝文團體,倡議能源轉型與環境保護,更資助獨立媒體,維護公共論述空間,堪稱當代「人文企業家」的典範。此項榮譽不僅是對童子賢個人的肯定,更象徵企業領袖在社會角色上的轉變與再定義。此次人文企業獎的評審團陣容堅強,由前行政院長、現任願景工程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擔任召集人,並邀集教育部次長林騰蛟、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等跨部會代表擔任評審,展現政府高度重視企業人文責任的態度。陳冲與彭立沛更親自出席頒獎典禮,與得獎機構代表互動,期許台灣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的同時,也能兼顧社會價值與文化深度。
人文企業獎分為五大獎項類別,分別為「社會關懷」、「藝文推手」、「教育提升」、「地方發展」與「動物保育」,每一類別設置典範獎、卓越獎、傑出獎,另新增「創新特別獎」,鼓勵在實踐人文價值上具有創新精神與擴散影響力的機構。其中,「社會關懷」組的典範獎由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與台北慈濟醫院共同獲得,兩者長期致力於弱勢照顧與健康促進,成為社會安全網的堅實支柱;卓越獎則由新國民醫院、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鴻海教育基金會、富邦慈善基金會及技嘉教育基金會獲得,展現民間資源與關懷力的整合成果;傑出獎頒發予台北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公勝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芙彤園與佳格食品等機構,展現企業結合本業與公益的實踐精神;創新特別獎則由全家便利商店、根基營造、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共同獲得,表彰其以創新方式推動社會參與與企業責任的努力。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出席表示,「對這些清寒家庭而言,貧窮不是形容詞,而是每天都在經歷的現在進行式。我們希望這些經濟艱困的孩子,不會因為家境而限制了發展,希望他們能破浪前行、勇敢逐夢。」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也說,「唐氏症基金會成立27年,從關心唐氏症孩子及家長的需求,擴及到所有身心障礙者及一般兒童,我們一直秉持著「哪裡有需要,服務就到哪裡」的精神,關注每一個家庭的需要,努力發揮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創造共融友善的社會一直是我們的願景,也是基金會永續發展的目標。謝謝聯經「人文企業獎」的肯定,我們一直在這條路上努力。獎項的肯定,更告訴我們,做為社會關懷的典範,我們需要更加努力,為實現共融美好社會努力。」
在「藝文推手」組中,磊山保險經紀人獲得典範獎,長期資助音樂、戲劇等藝文展演,並積極推動藝文教育普及;卓越獎則由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及研揚文教基金會獲得,前者以文化資源再造與藝文教育深耕著稱,後者則以推廣建築與公共設計美學聞名;傑出獎再次頒發予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表彰其將藝術導入醫療空間,提供病患與家屬溫柔且富啟發性的環境。「教育提升」組方面,典範獎由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獲得,其持續關注弱勢青少年教育問題,透過陪伴與實踐,協助無數青年翻轉人生;卓越獎由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獲得,該基金會致力於偏鄉教育與環境永續教育;傑出獎則由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獲得,其推廣生命教育與身心靈整合,具有開創性與深度。在「地方發展」組中,三小文創有限公司獲得卓越獎及創新特別獎,該公司結合文創設計與地方創生,推動文化與商業的平衡發展,成為地方創新力量的重要代表。而「動物保育」組的典範獎由高雄市野鳥學會獲得,其長期致力於野鳥調查、保育與教育推廣,在台灣自然保育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頒獎典禮後,聯經出版安排15家獲獎機構代表進行主題分享,依據六大主題:「社會關懷」、「藝文」、「教育」、「地方發展」、「動物保育」與「創新」進行分組交流,讓與會者能夠更深入了解各單位在實踐人文理念過程中的挑戰與創新,也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連結與共鳴。聯經出版表示,舉辦「人文企業獎」的初衷是希望讓企業在人文價值的投入被看見,進而鼓勵更多機構加入人文關懷的行列。未來也將持續以此獎項為平台,連結民間與公共部門,共同推動一個兼具經濟活力與文化厚度的社會。在這個重視ESG(環境、社會、治理)與永續發展的時代,「人文企業獎」不僅是一項獎項,更是一種價值的呼喚與社會方向的引導。企業不再只是營利機器,而是與社會共同成長、共同思考未來的生命體。第二屆「人文企業獎」的落實與發展,正展現出台灣民間深具潛力的文化能量,也讓我們看見企業在市場與人文之間可以取得的美好平衡。未來期盼有更多機構持續投入,讓「人文」不再是口號,而是台灣社會與企業共同實踐的生活態度與永續信仰。(照片:聯經出版、唐氏症基金會、鴻海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