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自1995年成立以來,這個年度正好迎來了三十年的華誕,無疑是台灣當代戲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國光劇團以「台灣京劇新美學」為核心,始終堅持創新對話傳統,開創出屬於這個時代的京劇語彙,讓古老的藝術在現代的舞台上重新煥發活力。在這個值得慶祝的時刻,國光劇團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展演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將於5月在双融域盛大推出的「鏡花水月-國光30戲曲沉浸展」。這場展覽不僅是對過去三十年的致敬,更是一次高規格的沉浸式體驗,將戲曲美學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帶領觀眾穿梭於虛實交錯的戲曲光影世界。回顧國光劇團的歷程,成立之初正值京劇在台灣面臨劇種式微的險峻時刻。團員們歷經艱辛,卻從未放棄對傳統的堅守,反而以「創作」作為藝術發展的主軸,逐步建立出精緻且具有代表性的美學品牌。自2002年以來,藝術總監王安祈引領下的國光劇團確立了編、導、演三位一體的創作模式。從《閻羅夢》到《王熙鳳》,再到《金鎖記》《快雪時晴》《狐仙》《百年戲樓》等,每一部作品都由台灣主創團隊製作,緊扣當代脈動,展現出與時俱進的藝術生命力。自2024年起,國光劇團更有意識地重製代表性的新編劇作,如《狐仙》、《三個人兒兩盞燈》、《天地一秀才-閻羅夢》等,打破了新編戲「一演即止」的魔咒,推動新戲成為經典。這些作品透過新秀傳承、演員交替的方式,展現了戲曲生命的延續與蛻變,為傳統注入嶄新活力。今年六月底的團慶演出中,青年旦行演員黃詩雅挑戰全本《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在京劇梅派表演藝術家的指導下,展現出她對經典角色的深刻詮釋,讓這齣曾引領京劇新美學的作品在新世代觀眾中再次綻放光彩,象徵著國光劇團在新編戲經典化過程中的重要傳承成果。
作為國光30週年的重點展演之一,「鏡花水月-國光30戲曲沉浸展」將沉浸式光影設計與戲曲美學相結合,打造出一座虛實交錯的光影庭園。展覽以全台最高規格的五面沉浸投影和環繞式音響場域,讓觀眾如同置身於一個奇幻的戲曲世界。展覽的體驗主軸分為「遊園」、「入魂」、「相遇」、「凝視」四大概念,層層遞進,引導觀眾從驚鴻一瞥的邂逅,進而與經典角色進行深層靈魂對話,最終探索內心自我,呈現出如夢似幻、流轉不息的戲劇魔幻時空。此次展覽從國光歷年經典演出中「召喚」角色回歸,視覺影像結合唱詞、念白與音樂,讓每位角色成為當代文化意識的載體。透過虛實映照的手法,觀眾不僅能感受到劇場的幻覺,更能體悟到劇場與現實生命之間微妙的依存關係。正如展覽主題「鏡花水月」所示,國光希望帶領觀眾在光影交錯中,照見歲月流轉、時光沉澱後的人性幽微與文化記憶。過去三十年,國光劇團持續探索京劇與當代藝術的多重可能,與跨國、跨界、跨領域的創作交流不斷。今年4月,國光與翃舞製作攜手推出《精衛》,融合京劇、舞劇與詩劇元素,激盪出新的抒情語彙。而即將登場的「鏡花水月」沉浸展更是國光結合科技與京劇的新實驗,展現出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靈活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