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 4p10

台灣大哥大 MyVideo《我們回家吧3》曾寶儀隨林懷民回家練習曲 從家族古厝走進靈魂深處 關於「回家」與「成為自己」的藝術紀行

台灣大哥大 MyVideo《我們回家吧3》曾寶儀隨林懷民回家練習曲 從家族古厝走進靈魂深處 關於「回家」與「成為自己」的藝術紀行

b1 4p10

b1 4p10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在一個被導航輕易標出、卻難以抵達的地方,林懷民與曾寶儀踏上了一段名為「回家」的旅程。不是旅行節目,不是鄉土巡禮,更不是古厝導覽,而是一場從「身體」走進「靈魂」、從「家族」走向「自我」的文化默劇。這不是林懷民第一次回家。身為「雲門舞集」的創辦人,他的身體早已是島嶼最敏感的地震儀,感應時代的振動。這一次,他帶著曾寶儀走進彰化花壇的林家古厝,百年祖屋,不是為了追憶榮光,而是細數那些未曾言說的、隱藏在磚瓦與沉默之中的家族皺摺。「回家」於是成了一道哲學命題。對曾寶儀來說,是在自己的名字之後,找到不只是父親的影子,而是自己的樣子;對林懷民而言,是在光陰的縫隙裡,重新端詳一位舞者如何在歷史的庭院中練習站穩。台灣大哥大 MyVideo出品的實境節目《我們回家吧3》,本週迎來自開播以來最具份量的嘉賓,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在新港的老街、古厝、書店與清酒館間,他並非以編舞家之姿現身,而是作為一個兒子,一個回望家族、理解父親、也重新定義「家」的現代人。這次上節目,據主持人曾寶儀透露,是她親自邀請,「在我認識的人當中,老師在『回家』這件事上,走得特別深遠。」
b1 2pp12
林懷民雖未出生於嘉義新港,卻與當地淵源極深。其祖厝「培桂堂」如今已捐贈嘉義縣府並列為法定古蹟,他坦言,過去只有在年節時回來,直到開始整理家中文物,才真正意識到「回家」不只是地理上的歸返,而是情感與身份的和解。他說:「這件事情讓我『回家』了。」在祖厝整理過程中,他意外發現父親林金生中學時期的作文,文章才情洋溢,甚至曾獲老師盛讚「將來不是文學家就是美術家」。然而這位有藝術靈魂的男子,卻最終走向政治,成為嘉義首任縣長,曾任內政與交通部長。林懷民低聲感慨:「一個注定從事藝術的人,卻一輩子沒再碰那些東西。」這樣的遺憾,似乎透過兒子的舞蹈、身體書寫而得以延續。他曾說,父親晚年時,每每見人便自豪:「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林懷民的爸爸。」從曾經反對兒子跳舞,認為那是「乞丐行業」,到成為最驕傲的推崇者,這場父子之間的情感轉身,道盡了理解所需的時間與寬容。
b1 1pp11
節目中,林懷民還短暫化身台語小老師,教導曾寶儀「心適」一詞,指的是「有趣」——如此俏皮與溫柔的瞬間,彷彿讓這位嚴謹的藝術家也回到了那個新港少年。從古厝到誠品迷你書店、再至風格酒館與私人美術館,每一站都成為記憶與未來交織的節點,曾寶儀驚嘆:「一條街,看得到過去與未來!」這一集的節目,不只是一次嘉賓亮相,而是一場深刻的文化書寫。它記錄的不只是林懷民個人的回家路徑,更是一個世代如何在傳統與現代、血脈與選擇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立足之處的故事。節目的結尾,沒有高聲讚頌,只有林懷民站在陽光下,靜靜望著老屋與新街,那是一種不需言語的認同,也是一種歲月沉澱後的寬容與明白。若說雲門的舞台是舞者身體的劇場,那《我們回家吧》就是島嶼靈魂的鏡室,照見那些我們一直不敢面對的根與傷。最終,家是我們願意回望的那一段心路。
.
成為自己,從來不是逃離原點,
而是學會不帶怨地回頭看,
然後優雅地,轉身起舞。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