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為因應台海情勢詭譎多變,及強化台灣本身的防禦能力,從拜登政府開始即不斷的批准對台軍售,到川普上任時更有美官員表示整體軍售金額將遠超過川普第一任期時的數字5521億元台幣。但看似台美關係穩固的同時,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卻發布報告,指出台海開戰後,各國該如何應對。其中,也示警各國應該準備「撤僑計劃」,並可將撤僑行動納入「環太軍演」,因此傳言AIT也有規劃撤僑計畫,讓人不禁懷疑在台灣面臨到危機時,美國是否會協防台灣?造成台灣疑美論再起。我們知道各國使館都會對駐在國有預先規劃的撤僑計畫,這方面其實並不稀奇,但在目前緊繃的台海局勢上,美國智庫突然拋出撤僑話題,總不免讓人聯想,台灣民眾對美的信任感也相對地受到影響。

其次,美國希望台灣軍備預算要提升到佔GDP的3%,目前也緩步往這個目標前進中,但從過去台灣採購美國軍備的情況來看,2024年9月美國國防部監察長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2024年拜登首次對台動用總統撥款權的軍援中,一些軍備在去年底運至台灣清點時,竟發現有發霉的防彈衣及80年代製造的過期彈藥等,令人傻眼,品管顯然有很大的缺失,也引起不小的風波。且儘管台灣已經支付了巨額款項,武器卻一直拖延未能如期交付。根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的數據,目前美國積欠台灣的軍售總額已高達205億美元,也讓人擔憂若台海遭遇到危機時,台灣將如何應變?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報告引述DSCA數據,列出美國對台積欠武器清單,其中包含傳統武器、不對稱作戰武器及彈藥等三大類。截至2024年8月,積欠武器中佔比最大的為傳統武器,總額達到108.67億美元,佔總積欠武器的52.9%。其中,F-16C/D Block 70戰機積欠最多,達80億美元,佔39.0%。此外,M1A2T艾布蘭坦克(20億美元,佔9.7%)以及F-16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5億美元,佔2.4%)也在積欠清單上。
在不對稱作戰武器方面,積欠總額為69.99億美元,佔比34.1%。其中,魚叉岸防導彈系統積欠最多,達23.7億美元,佔11.5%。其他如愛國者3 MSE導彈、MQ-9B無人機、HIMARS多管火箭系統等高需求的防禦性武器,交付進度均有所延遲。
最後,彈藥方面的積欠總額亦達到26.61億美元,佔比13.0%。其中AGM-84H SLAM-ER導彈(10.08億美元,佔4.9%)及F-16導彈(6.19億美元,佔3.0%)的積欠額相對較高。這些武器原應大幅提升台灣的防禦能力,然而目前的供應鏈瓶頸,已對台灣的整體安全上產生嚴重的影響。
長久以來台灣依賴美方的武器軍購來強化自身國防,但也令人詬病的是台灣和美國買的都是過時的武器,而且還被當成肥羊的宰,花大錢買來的武器要維持妥適率都很不容易。如被爆出的雷神公司涉及不法價格欺詐,高報軍售價格,造成國際友邦損失,全案經美國聯邦司法部調查,「雷神公司」更撥出3.06億美元用於支付罰款,其中冤大頭之一就是台灣!2013年的愛國者飛彈系統採購案,及2017年雷達系統採購案,都讓台灣白白損失達上億美金。也應驗了之前所言台灣軍備永遠買得比別人貴,還只能買到二手老舊的武器來用,究竟能達到甚麼戰略嚇阻的作用?恐怕沒人能說得準。


據海外不願具名之軍事專家透露,美國對台歷年軍售武器品質問題叢生,原廠後勤維護保養情況令人感到憂慮。例如:美售陶氏飛彈存在早炸風險,台美完成陶氏飛彈射擊安全改裝軍售案已達15年,但因原料缺乏,產品品質未通過品檢等原因,導致改裝相關進程延宕至今還沒找到最佳方案,嚴重損害台灣安全權益和國軍戰備執勤。另外,美售地獄火飛彈妥善存儲案,刺針飛彈效能檢測期程案,陸軍AH-1W型機武器系統光電射控裝備整修案等多項軍售在維護保養上都有所延宕,原品既有品質上的疑慮,買了以後就像打水漂一樣。
根據資料顯示,僅2024後半年即有逾20起美售武器不良品求償案,涵括AH-1W直升機,AH-64E直升機,標槍飛彈系統,OH-58D直升機等多款重大軍購裝備之關鍵組件,導航儀/齒輪箱/熱影像感應器/整流器/控制板,以及內部電子元氣件發現品質不良,但大多數案件都無法得到美方積極回應,後勤維護上更顯無力。因此,在民進黨政府親美政策的迷思下,如何能確實和美要求在軍備品質上獲得確實保障,而非照單全收,如此才能對於台灣的安全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