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2025年台灣文博會「黑潮星樂園」中,一位來自異次元的角色悄然登場,他是「鸚鵡人」,一身羽毛、色彩斑斕,由藝術家張騰遠親手創造。這是張騰遠首次以原創IP角色身份,參與台灣最具規模的文化創意展會,他不再只是藝術家,也正式踏上IP創作與授權的航道。「鸚鵡人」擁有鳥類的視野與人類的焦慮,他講話不多,觀察很多,總是孤獨地站在都市的邊緣。這個角色誕生自張騰遠對現代人生活狀態的洞察:高速資訊流、虛實交錯、社群壓力過載……他以「鸚鵡」作為意象,反映人在仿說、模仿與自我尋找之間的矛盾。這是一隻不會說話的鸚鵡,卻藏著最多故事。本次展覽中,「鸚鵡人」不只是靜態擺設,而是完整IP企劃的一環。包括角色設定、故事宇宙、限量畫作、T-shirt與文創周邊商品等,皆展現張騰遠以藝術思維導入IP的實踐力。他不迎合市場,而是以藝術語彙建立角色靈魂,讓創作從畫廊走入人群、從孤芳自賞轉為文化共享。在「黑潮星樂園」這個展區中,34組來自台灣的原創角色並肩展出,而張騰遠的「鸚鵡人」因為深具思辨性與獨特美學視角,成為現場最具「異域感」的一隅。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可愛角色,而是一個有靈魂、有立場的文化載體。也因此,他吸引了許多IP產業觀察者、藝術策展人與品牌代表的目光。
文化部長李遠在「黑潮星樂園」致詞時,引用了《彼得兔》作者 Beatrix Potter 的話語:「什麼天堂能夠比保持童年的精神世界更為真實?」這樣的開場,幾近是台灣文化IP創作者最想聽見的祝禱。他不諱言地坦言,若不當部長,他最想成為的角色,是一位IP創作者——這一句,不只是個人情懷,也揭露了本屆文博會核心意志:IP不是插畫、不是角色,而是一場深植文化土壤的經濟實驗。今年首次設立的「黑潮星樂園」,為2024年文化部「臺灣圖像角色IP品牌發展徵案」的結晶,集結34組台灣原創IP角色,打造360度沉浸式展區,從麻吉貓到PPmini、從吉米到臺灣吧,角色們不再是貼圖,而是打卡點的主角,成為台灣文化意識的分身。這場展覽不只是賣萌,更在展現一場成熟的授權經濟學。今日文化部長李遠、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嘉義市長黃敏惠、文化內容策進院院長王敏惠、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品牌商展總監汪麗琴、台灣角色品牌授權協會理事長鄭文福、泰國創意經濟局執行長Chakrit Pichyangkul、東京國際禮品展社長芳賀信享、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聯合創辦人Rene Wawrzkiewicz、品牌商展團隊、異業合作夥伴等,共同揭開序幕。
文化部公開宣布的58件授權成功案例,則像是一份成績單,由李遠親自頒發感謝狀給國內企業,這一紙紙證明文件,意味著原創IP正穩穩地邁入市場體系,不再是藝術家的獨語,而是品牌、通路、商品之間的對話。文博會主展區以諧音「嗨!水域場」呼應今年海洋主題。10大展區各自為政卻氣氛協奏:從「療癒光波站」到「社畜不哭俱樂部」,從「躁動中萌芽」到「內建BUG的Z世代」,各種世代情緒與創作語彙,被包裝為一個又一個趨勢話題。原創角色「變種吉娃娃」、「蜜柑站長」、「廢物女友」等,在社群網路與現場交會,瞬間完成一次角色人格的轉譯,IP不再是角色,而是一種認同的情緒代碼。
品牌新秀中,手工飾品「5AM Jewelry」、手工編織品牌「ziliaoshi」、獨立插畫品牌「BIBI波波」等,以各自美學切口進行市場突圍。資深品牌如「IWI鋼筆」、「大振豐洋傘」則以台灣製造的信念對抗全球通路壓力。今年更有來自波蘭、美國、馬來西亞等國際展商參與,一如海流般帶來異國靈感,讓本土創意與國際資本產生交匯。文策院同步推出「IPOP-UP!臺咖潛力IP養成專門店」,聚焦IP商業化與跨域轉化。從《勇者系列》動畫化、到《爽爽貓》與日本西武鐵道合作,《鬼門圖文》與全家便利商店聯名……這些案例如同文化界的「創投簡報」,說明如何從一個角色,發展出動畫、商品、聯名、演唱會,創造延伸價值。文化部所推動的「台灣圖像角色IP品牌發展計畫」,正是希望鼓勵像張騰遠這樣具備獨立美學與國際潛力的創作者,將原創精神推入商業場域。在這樣的政策支持下,藝術不再被侷限在畫布與展牆之間,而是延伸為生活風格、品牌形象甚至國際交流的橋梁。「鸚鵡人」參展不只是一個藝術家跨界的註腳,更是台灣文創產業轉型的重要象徵。當藝術能夠進入IP體系,當角色具備思想與情感,台灣原創就不再只是市場邊陲的低語,而能成為文化舞台上的主角。張騰遠曾說:「鸚鵡人的出現,是我對世界的一次提問。」如今,這個提問已經跨越藝術領域,落腳於文化經濟的核心。未來,他的「鸚鵡人」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全球辨識的台灣IP,值得我們拭目以待。從南港展館望去,這不再是單一展會,而像一艘從港口啟航的巨輪,載著台灣的文化想像,正徐徐駛向世界。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