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在數位經濟加速推進的當下,AI、大數據與物聯網已悄然改變產業結構與日常生活,然而,技術愈精進,濫用風險亦隨之升高。當身分冒用、生成式AI詐騙快速蔓延,信任裂痕便成為數位社會最深的隱憂。2025年「台灣數位信任論壇」以「信任賦能,共創數位新生態」為題,正是回應這個時代最迫切的呼聲。2025台灣數位信任論壇以「信任賦能,共創數位新生態」為題,匯聚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數位時代的信任建構、防詐策略與應用實踐,期望透過跨域合作打造可信任的數位生態圈。論壇由Gogolook商務長林伯翰主持,並邀請凱基銀行個金授信管理處副總經理葉慶信、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侯家楷、MetaAge邁達特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處協理徐大庭、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助理教授林書立以及馬斯克資安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資安顧問張緯麒,展開「實踐數位信任與防詐社會影響力:跨域共築可信任的生態圈」深度對談。隨後,數位產業署平臺經濟組副組長鍾佳蓉、一卡通票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闕大順以及酷澎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周彥儒,分享數位信任技術應用場景,展現產業實務案例。論壇同時安排多場重磅主題演講,包括EY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曾韵發表「數位信任產業地圖首次發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資訊服務處處長林裕泰探討「零信任架構下,金融機構的數位信任實踐」、台灣數位信任協會顧問黃豆泥(黃彥霖)解析「數位身分的信任路徑:從國際趨勢看身分主權」,以及Gogolook Watchmen產品負責人傅郁玲提出「AI時代的信任危機:科技如何成為社會信任的守門人」。數位發展部胡貝蒂主秘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資訊服務處處長林裕泰,與產官學研多方代表齊聚論壇,共同探討如何將「信任」從抽象價值,轉化為數位經濟的基礎建設。會中強調,沒有信任,交易成本將無限堆疊,創新技術無法落地,健全的數位公民社會也難以成立。

台灣數位信任協會在論壇中揭示了整體行動方向。協會自成立以來,即以催化劑自許,串聯產業與政府資源,並設立八個工作小組:涵蓋詐騙研究、數位身分治理、AI防詐、資安科技、區塊鏈安全、數據完整性、數位信任評鑑及教育宣導。這些小組從不同面向鞏固基石,試圖為台灣數位經濟建構堅韌的信任環境。論壇的亮點之一,是首度發布「數位信任產業地圖」。這份地圖參考世界經濟論壇架構,涵蓋資安防護、防詐科技、身分識別、AI與數據、雲端區塊鏈、產業應用及顧問諮詢等領域,首波已集結約六十家公私部門先驅加入。這張持續更新的動態生態平台,象徵台灣產業將從單打獨鬥轉向「生態系團體戰」,並以此接軌國際,成為全球數位經濟的核心樞紐。
另一大焦點則是數位身分驗證的國際趨勢。論壇指出,全球正邁入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身分主權」時代。國際間已逐步形成「以人為本、跨境互通」的信任標準,數位皮夾則被視為實踐的重要載體。這不僅是全球趨勢,更是台灣數位公民與產業未來能否順利融入新世代網路環境的關鍵。在深度對談環節,凱基銀行副總經理葉慶信、KPMG安侯建業副總經理侯家楷、MetaAge邁達特產品處協理徐大庭、銘傳大學助理教授林書立,以及馬斯克資安顧問張緯麒,從金融、資安、科技與犯罪研究多角度,解析防詐對產業與社會的衝擊。隨後,Gogolook旗下Watchmen產品負責人傅郁玲分享了防詐營運中心(ASOC, Anti-Scam Operations Center)的新概念,指出詐騙產業鏈已結合生成式AI突破傳統資安防線,唯有跨域聯防才能修復信任。
數位產業署副組長鍾佳蓉、一卡通票證副總經理闕大順,以及酷澎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周彥儒,則以金融支付與電商平台的應用場景,具體展示數位信任的落地實踐,說明企業與政府如何攜手強化安全與效率。論壇最後回到一個核心命題:信任是數位時代最珍貴的資產,卻也最脆弱。唯有將信任視為基礎建設,並透過跨界合作不斷加固,台灣才能在全球數位浪潮中,不只是跟隨,而是以「數位信任」作為最強軟實力,成為不可替代的中樞力量。
.
台灣數位信任協會理事長詹婷怡表示,「信任是數位時代最珍貴卻最脆弱的資產,唯有持續跨域協作,方能把信任轉化為台灣最堅實的軟實力。產業地圖的發布只是起點,協會將持續扮演產官學研的橋梁,推動防詐、資安、數位身分與AI治理等多面向合作,讓全民在更安全的數位環境中創新、成長與生活,並讓台灣在全球數位經濟中,成為無可取代的核心力量。」(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