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046620 10163530147709621 4336097047083114086 n

《半世紀風華 – 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音樂會以長笛為軸 串聯八位作曲家的代表之作 旅法長笛演奏家楊智越策畫 樊曼儂:「許常惠老師是第一位提醒演奏家有責任感的作曲家,他讓我們明白,演奏本國作品是使命,發揚光大才是其次。」

《半世紀風華 – 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音樂會以長笛為軸 串聯八位作曲家的代表之作 旅法長笛演奏家楊智越策畫 樊曼儂:「許常惠老師是第一位提醒演奏家有責任感的作曲家,他讓我們明白,演奏本國作品是使命,發揚光大才是其次。」

577046620 10163530147709621 4336097047083114086 n

577046620 10163530147709621 4336097047083114086 n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當笛音響起,彷彿一頁臺灣當代音樂的年輪緩緩展開。從1960年代許常惠的《盲》,到2025年蕭慶瑜的《共生》,半世紀的創作軌跡在長笛的呼吸間被重新喚醒。《半世紀風華 – 向臺灣作曲大師致敬》音樂會以長笛為軸,串聯八位作曲家的代表之作,描繪臺灣音樂由土地生長、與世界對話的歷程。策劃者楊智越是旅法長笛演奏家,他集結國內優秀的長笛名家張翠琳、黃貞瑛、馬曉珮、林尚蓉、胡志瑋,以及琵琶演奏家黃立騰、鋼琴家游適伃與黃楚涵,共同詮釋這段跨越時代的聲響史。音樂會分別於11月15日臺大雅頌坊與11月18日衛武營演出,臺北場更設有作曲家與學者參與的演後座談,讓音樂不只是表演,也成為一場知識與情感的交流。
.577046620 10163530147709621 4336097047083114086 n 580962266 10163530147314621 3661879710013146790 n
節目橫跨八位作曲家的創作宇宙 – 許常惠的《盲》開場如一場儀式,以靜默與節奏引領聽者進入聲音的深層;馬水龍的《長笛幻想曲》以東西交融的語彙勾勒出詩意的結構;蕭泰然的《湖畔孤影》流淌著對故土的柔情;賴德和的《4–2–1》則展現精密的音樂邏輯與結構思維。潘皇龍的《迷宮.逍遙遊》在古典與現代之間流轉,張己任的《笛韻》與楊聰賢的《讚竹》讓竹聲化為記憶與信念的書寫;而蕭慶瑜的《共生》為本次唯一的委託創作,讓長笛與琵琶首次在舞台上相遇,象徵傳統與當代共振的新語彙。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在記者會上以學者般的嚴謹與演奏家的感性,回顧半世紀以來的創作風景。她提到:「許常惠老師是第一位提醒演奏家有責任感的作曲家,他讓我們明白,演奏本國作品是使命,發揚光大才是其次。」她並追憶與馬水龍合作時的情景 – 那首《長笛幻想曲》在他歸國之初即展現驚人的氣勢與技術挑戰。樊曼儂口中,那些名字如時光的印記 — 潘皇龍、賴德和、張己任、楊聰賢——皆是臺灣音樂史的骨幹,他們的創作不僅改寫形式,也延伸了音樂的靈魂。
.578552284 10163530147899621 3985638331689780107 n
策展者楊智越表示,這場音樂會的核心在於「傳承」與「創新」。他希望讓聽眾理解五十年來臺灣作曲家的精神軌跡,也讓新世代演奏者透過笛聲找到自己的文化根。臺大音樂學者楊建章教授則將在演後座談中引導作曲家與觀眾對談,他認為,這不僅是演奏,更是一場感官的省思,「聽者會在笛聲裡,看見臺灣的樣貌。」《半世紀風華》不只是回顧歷史的音符,而是一場再造聆聽的文化行動。當八位作曲家的旋律在兩座城市間流轉,臺灣音樂的靈魂再度被點亮 – 那是土地與時間交織出的聲音之光,提醒我們:真正的風華,來自願意傾聽的人。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