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臺灣文學基地於臺北正式開展了名為「改編自真人真事:當代性別事件的噤聲與反抗」的特展,這場展覽不僅聚焦於臺灣文學如何與性別議題密切相關,更探討了文字如何成為社會改革的推手。此次展覽在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等貴賓的見證下盛大開幕,吸引了大量關心文學、性別及社會問題的民眾與專業人士前來共襄盛舉。臺文館長陳瑩芳在開幕典禮中指出,文學作為一種強有力的表達工具,早已不僅僅是情感的抒發,更是社會變革的催化劑。她舉例說,李昂的《殺夫》便是以真實案件為基礎創作,十年後的真實事件更成為《家庭暴力防治法》成立的驅動力之一,而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則直接促成了《補教法》的實名制及刑法中通姦罪的除罪化。「文學是我們發聲的管道,也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陳瑩芳如是說。她還表示,雖然臺文基地的空間有限,但館方依然努力將研究和典藏成果呈現給大眾,讓更多人能夠從中受到啟發和影響。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也談到,臺灣文學與電影的結合一直是文化發展的重要一環。他指出,中心曾經將邱妙津的短篇小說《鬼的狂歡》進行數位化修復,並且期待未來會有更多來自臺灣文學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進一步促進文字與影像的深度互動。在此次展覽中,除了展示臺灣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還特別展出來自邱妙津、林奕含等作家的珍貴文物。策展顧問、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所長王鈺婷對這次展覽的深度與視角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這場展覽相較於2021年「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更加直面當代社會大眾文化及重要的社會議題,並且在曖昧性、隱喻性等方面開啟了對文學多重面向的探索。
作家劉芷妤在開幕時分享了她創作《女神自助餐》的過程。她透露,在寫作這本書時,她才意識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性別壓迫與不公平。「我們不能因為不說出來,就忽視這些壓迫的存在。」她說,這本書的核心是反思自我,並激發讀者對性別問題的深刻思考。游擊文化的編輯李晏甄則帶來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她分享了林奕含家屬的支持,並透露,展覽中將展示林奕含的課堂報告、書信等資料,讓大眾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這位作家的多重面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在2017年出版時,文案上寫道『這是一個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今天,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令人心碎,但也能讓後來的我們更加勇敢』的故事。」這場展覽的亮點之一是首次展示了邱妙津的求職履歷及早期創作等珍貴文物。這些資料不僅讓觀眾得以深入了解邱妙津的創作過程,還能夠感受到她如何通過文字表達對社會的關懷與批判。
此外,展覽還收錄了劉芷妤的《女神自助餐》、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以及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修復過的文學改編電影《油麻菜籽》的精選段落,讓觀眾可以聽見文學的聲音,見證女性如何突破社會價值與傳統禁錮,從暗影中走出、發聲反抗。這場展覽的核心不僅在於展示臺灣文學如何關注性別問題,還在於呼籲觀眾與這些作品進行深度對話。針對本次展覽,臺文基地還將舉辦一系列的講座,邀請知名作家和學者深入探討性別、審判與文學批評的關聯。4月20日,由湯舒雯主講的「當『真人真事改編』遇上當代讀者——性別、審判與文學批評」,將帶領觀眾進入性別文學的核心,5月18日,馬翊航將在「別對我小心翼翼:臺灣文學中的性與挑釁」講座中探討文學如何挑戰性別規範。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對話。透過文學,我們能夠發現那些隱匿在生活中的壓迫與暴力,聆聽到反抗的聲音,並在這些聲音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與希望。欲了解更多講座資訊,歡迎關注臺灣文學基地的官網及社群媒體,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10月12日,歡迎前來一同探尋文學與性別議題交織的深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