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2025「吹笛人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大師音樂會」將於夏天盛大舉行,匯聚來自法國的Philippe Bernold、奧地利的Michael Martin Kofler與俄羅斯的Matvey Demin三位長笛巨擘,宛如一場中外長笛音樂的武林大會,展現長笛教育、文化外交與藝術訓練的完美結合。這場盛會由台灣吹笛人室內樂團Joueurs de Flûte Ensemble策劃,該團自1998年成立以來,秉持27年深耕長笛音樂展演與教育的使命,匯聚張翠琳、藍郁仙、黃貞瑛、馬曉珮、許佑佳、胡志瑋等長笛菁英,打造出台灣長笛的「共和國」,並於2024年以《吹笛人逍遙遊》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書寫台灣長笛音樂史上的重要篇章。同時此次音樂營還有大師親授長笛指導課程。

Philippe Bernold是當代法國長笛界的代表人物,其風格融合法式優雅、巴洛克精神及現代精準技巧,音色透明細膩,氣息靈活,善於詮釋巴赫與莫札特等古典與巴洛克作品,並以結構嚴謹與理性詮釋著稱。他不追求炫技,而是強調音樂的詩意與思想,兼具演奏與教學雙重身份,影響深遠。奧地利的Michael Martin Kofler以其完美技巧與純淨音色聞名,自25歲起擔任慕尼黑愛樂首席長笛,擅長德奧樂派作品,演奏風格嚴謹且富有爆發力,善於掌控節奏與音準,展現溫暖歌唱性音樂語言。作為薩爾斯堡莫札特音樂院的重要教育者,他培育了眾多兼具技術與音樂性的長笛演奏家。年輕的新秀Matvey Demin年僅20出頭,即為柏林愛樂副首席,演奏結合俄羅斯音樂的情感深度、法派音色美感及當代技巧靈巧,音色可塑性極高,能精準詮釋浪漫與現代曲目。他的演奏既非炫技秀場,而是情感與音色的實驗,代表了21世紀古典音樂的年輕力量與創新精神。

吹笛人室內樂團以「氣息派」的音樂哲學,將呼吸與指尖的對話當作文化外交,打造台灣獨有的長笛風格。他們拒絕速成與浮躁,選擇與時間共舞,讓音樂成為一種深層修行與價值觀的展現。這股氣韻正引領著台灣長笛文化走向不急躁、不低頭、不轉彎的藝術道路。同時,近年歐洲古樂復興風潮也為長笛帶來第二春。隨著古樂節與音樂院歷史演奏課程的推廣,木製巴洛克長笛重新受到重視,其柔和溫潤的音色與細膩技巧,滿足了當代樂迷對自然與真實的渴望。許多長笛家從古樂技法汲取靈感,反哺現代演奏,形成古樂與現代長笛融合的潮流。像Philippe Bernold這類巨星穿梭於古樂與現代音樂間,推動長笛從技巧表演邁向風格思維的新里程。
長笛成為「歷史與未來對話」的動人語言,在古樂熱潮下吹響了新世代長笛的第二生命,為全球古典音樂注入持續的活力與創新。對台灣來說,這是文化交流與藝術深化的絕佳機遇,也是吹笛人室內樂團持續以音樂訴說使命的最佳見證。(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