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ws 1754701626

許光漢獻給「JAM JAM ASIA 亞洲音樂節」音樂覺醒 一位被譽為「被演技耽誤的聲線」的男神

許光漢獻給「JAM JAM ASIA 亞洲音樂節」音樂覺醒 一位被譽為「被演技耽誤的聲線」的男神

pinnews 1754701626

pinnews 1754701626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夏末的臺北,空氣中浮動著躁動的節拍。當許光漢以歌手身份站上 JAM JAM ASIA 亞洲音樂節的舞台,這個被譽為「被演技耽誤的聲線」的男神,正完成一場從螢幕到麥克風的華麗轉身。他與落日飛車的夢幻共演,不僅是個人藝術履歷的突破,更像是某種隱喻,臺灣的流行文化正在拆解框架,迸發新的可能。這場由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策動的夏日盛事,本質上是場聲音的博覽會。從韓國電子精靈 Yaeji 迷離的合成器音牆,到印尼樂團 Rub of Rub 充滿熱帶濕度的節奏,六十組音樂人編織出的音景,恰似亞洲多元文化的聲學縮影。而當林強帶著他的音像實驗現身「SUB 跨夜特別企劃」時,某種意義上,這位從台語搖滾叛逃至前衛聲響的先行者,正以數位時代的語言,重現當年《向前走》的叛逆基因。

特別令人玩味的是市民大道的變身記。封街而成的「北流大道」上,東京 DJ YUHEI MURATA 的放克律動與洛杉磯製作人 Nosaj Thing 的電子顆粒相互碰撞,街角飄著珍珠奶茶的甜膩與啤酒花的苦澀。這種將城市肌理轉化為文化載體的嘗試,讓音樂節不再是圍牆內的儀式,而成為整座城市的呼吸節奏。許光漢在排練室反覆調整音準時曾笑稱:「至少別讓飛車的樂手們後悔帶我上台。」這份靦腆的誠懇,或許正是整個音樂節的縮影,當臺灣的流行文化不再汲汲營營於規格化的完美,反而在實驗與碰撞中,長出更鮮活的樣貌。就像落日飛車的迷幻搖滾遇見許光漢的都會抒情,兩種語境的交會,終將淬煉出超越想像的化學反應。當晚風捎來第一縷涼意,北流的玻璃帷幕倒映著跳動的燈光。這裡發生的不僅是表演,更是一場關於亞洲新世代如何定義自己的文化宣言。從林強的聲響革命到許光漢的跨界突圍,每個音符都在證明:真正的潮流,永遠始於勇敢打破邊界的瞬間。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