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每年九月,台北的天空總會蒙上一層科技迷霧。那不是颱風前的壓力,而是半導體巨人們步入展館時,腳步震盪出的時代回音。今年的 SEMICON Taiwan 2025,升格為「國際半導體週」,「世界同行,創新啟航」。聽來像一首未完成的交響曲,卻暗示著未來三十年的產業節奏。今日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SEMI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暨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SEMI全球董事會董事暨環球晶圓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院長暨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闕志達,以及SEMI產業研究資深總監曾瑞榆等產官學界領袖齊聚一堂,分享對半導體產業的前瞻觀點。SEMI 的最新報告用數字敲醒世界:2025 年,台灣半導體設備投資將高達 279 億美元,比去年多了近七成。韓國緊隨其後,大陸則微幅下降。這場資金大戲背後,其實是 AI 的饑渴在催促:從雲端、邊緣到你的口袋裝置,都要更多的即時運算能力。AI 已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個飢不擇食的胃口。根據 SEMI 最新研究,AI 正加速從雲端延伸至邊緣與終端裝置,帶動本地即時運算需求急遽攀升。前四大雲端服務商資本支出將自 2024 年 212 億美元成長至 2025 年 310 億美元;AI/HPC 設備投資則預計在 2025 年佔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 40%,並於 2030 年突破 55%。
在這波投資浪潮推動下,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將成長 7.4%,達到 1,25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並於 2026 年持續上升至 1,380 億美元以上。從各區域投資表現來看,2025 年台灣半導體設備投資可望達到 279 億美元,年增近70%;韓國為 249 億美元,年增 22%;大陸巿場則緩降至 411 億美元。台灣投資增幅在主要區域中表現最為亮眼,為半導體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換句話說,AI 正在改寫晶片的命運,而台灣恰好坐在這場風暴的中心。
半導體產業過去像一場「你供我應」的流水線遊戲,如今變成「共舞」的生態系實驗。SEMI 今年特別宣示要打造「合作式的未來」,還成立了 3DIC 先進封裝製造聯盟,並由台灣主導制定了全球第一個設備資安標準 SEMI E187。這些聽來艱澀的名詞,其實正是權力重心移轉的標誌:台灣從「代工」的默默英雄,變成了「制定規則」的指揮官。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SEMI致力於串聯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系統應用的完整半導體生態系,協助會員與夥伴在技術、商務與合作上掌握新興機會。『世界同行 創新啟航』正呼應產業由分工走向協作共創的重要轉變,SEMICON Taiwan正成為全球唯一能完整涵蓋上中下游的產業對話平台。」誰能搭上這艘國際合作的船,誰就不會被時代海嘯吞沒。SEMI 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暨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博士指出:「未來十年,半導體營收將超過一兆美元,全球價值鏈進入重塑階段。台灣在AI,資料中心的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必須善用相對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統,透過有效的溝通及策略性合作,以確保在價值鏈重塑過程中強化整體多元的競爭力。」SEMI 全球董事會董事暨環球晶圓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則從供應鏈合作面角度呼應:「人工智慧是『一枝獨秀』,相關應用的需求與單價皆最為強勁。台灣半導體產業憑藉完整的上下游生態系,能夠快速回應全球客戶需求,並在供應鏈合作中發揮關鍵樞紐作用。」兩位產業領袖的觀點皆突顯出台灣半導體生態系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戰略價值。未來十年,半導體營收將超過一兆美元,而台灣不再只是供應鏈上的一顆螺絲釘。它是樞紐,是連結,是一個不容被替代的存在。AI 是一枝獨秀,而台灣就是托住那枝花的土壤。

政府終於不再只唱配角。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院長暨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闕志達教授表示:「面對國際競爭激烈、供應鏈變革、技術創新需求等挑戰,『晶創台灣』方案正協助台灣成為引領世界半導體發展的關鍵力量,這是台灣從製造代工走向創新引領的策略轉型。」再加上 SEMI 的「20 Under 40 新銳獎」,一批四十歲以下的新血被推上舞台。人才焦慮雖然依舊,但至少,培養的齒輪開始轉動。今年展場特別開闢了 Silicon Startups Zone。5G/6G、後量子加密、矽光子、Wi-Fi7,這些關鍵字聽來像未來的密碼。小公司在這裡尋找投資,大公司在這裡物色盟友。這不是邊角的花絮,而是台灣試圖將「創新孵化」拉進全球大棋局的一步。
.
台灣如今擁有完整的上下游聚落,還掌握 279 億美元的投資槓桿。SEMICON Taiwan 不只是一場展覽,它更像一個國際劇場,舞台中央站著台灣,左右是美國與韓國,幕後還有中國的身影。這場「世界同行」的交響曲,沒有人能缺席,但誰是指揮家,誰只是伴奏,卻要看台灣能否把「供應鏈」的角色,升級成「生態系統」的靈魂。AI 時代的半導體,不再只是矽片與電路,而是一場國際秩序的再編曲。台灣,如今被迫成為樂團中最不可或缺的小提琴手,拉錯一個音,整首樂曲都會失衡。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