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art 20250917 112708426 copy

「ART TAIPEI 2025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宣告「2025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與「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參展陣容 — 飛皇藝術:在數位縫隙中甦醒 杜宜萘《體制之外 Out of Code》的影像與身體政治 引人注目

「ART TAIPEI 2025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宣告「2025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與「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參展陣容 --- 飛皇藝術:在數位縫隙中甦醒 杜宜萘《體制之外 Out of Code》的影像與身體政治 引人注目

gridart 20250917 112708426 copy 3072x2304
gridart 20250917 112708426 copy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下旬即將揭幕的「ART TAIPEI 2025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前於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吹響暖身號角。文化部在展前宣告「2025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與「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參展陣容,揭露13位(組)藝術家與媒合畫廊名單。新銳與原民兩大展區,不只是展覽舞台,更是臺灣文化向國際開展的姿態。文化部長李遠在記者會上提及,臺灣雖然仍是「看不見的國家」,卻早已用科技、經濟與文化證明了「強大的存在」。他強調,真正支撐臺灣的是「與別人不一樣的文化力」。在他看來,MIT新銳作品正是自由土壤中滋長的果實,足以在世界各地開出花朵。他更指出,年輕藝術家的支持計畫逐年擴大,從展覽專區、畫廊媒合到藝術銀行收購資格加碼,皆意在讓藝術成為青年得以安身立命的養分。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指出,MIT新人推薦特區的理念可追溯至1927年的「臺灣美術展覽會」,當年的「臺展三少年」因超脫傳統束縛而開創風格,如今的MIT新銳藝術家也憑獨特才華與創作內涵,即將在ART TAIPEI綻放光芒。她承諾,作為歷史最悠久且具影響力的國際藝術平台,ART TAIPEI將持續支持臺灣藝術家,培育更多傑出創作者與藝術贊助者。
gridart 20250917 115015286 copy
今年MIT新人推薦自109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八位:王言然重組文化符號與日常物件,凝視工業量產與手工製作間的矛盾;吳尚洋以影像裝置調度觀者視線,喚醒人們對日常判斷的敏銳;洪聖雄從「殼」延展,以拉扯、擠壓構築複雜皮層空間;陳劭彥運用3D動畫探討虛擬與現實的共存張力。杜宜蓁則延續性別與身體議題,在數位空間重塑主體性;郭秉恩透過繪畫呈現物件組裝過程,讓製作軌跡成為作品一部分;劉恩霖將瑣碎日常編排重組,引導觀眾參與解讀;劉星佑歷時16年的攝影計畫《父親母親與我》,以凝視與重演紀錄家族與土地的情感糾纏。評審代表謝佩霓以「1/23」的當選比率比喻染色體交織,認為MIT專區正展現既新且古、同時兼具永續與在地的創作能量。她直言,臺灣得以在世界舞台持續發聲,靠的正是「創作自由」與「文化包容力」。
gridart 20250917 112807332 copy
邁入第六屆的「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則以「生存韌性的藝術 Survivance Art」為策展主題。五位原民藝術家各自延展族群文化:安聖惠以自然媒材呼應母親與部落,米類.瑪法琉以幾何符號探索身份連結,希巨.蘇飛透過漂流木雕刻訴說自然與生命共鳴,宜德思.盧信以日常圖像書寫情感意識,塗南峰持續以木雕紀錄並傳承排灣族記憶。策展人徐文瑞指出,原民藝術家在國際展覽中奔走,正顯示臺灣文化力量不容忽視。原發中心主任邱黃肇崇補充,六年來已有超過三十位原民藝術家登上此平台,他們不僅是承繼者,更成為創造者,持續拓展文化的可能性。
gridart 20250917 113142551 copy
.
飛皇藝術:在數位縫隙中甦醒 杜宜萘《體制之外 Out of Code》的影像與身體政治
.
1995年出生的杜宜萘(Riley Tu),是一位活躍於倫敦與台北之間的藝術家、影像創作者與研究者。她的學術背景橫跨藝術、語言與批判性研究,關注的核心議題始終環繞在數位敏感經驗與技術介面中的身體。2024年,她以純藝術創作碩士身分自英國Goldsmiths大學畢業,並以最高榮譽代表系所參與E-flux教育廣告宣傳。這份榮耀背後,是她長期深耕於「賽博格女性主義」、「演算法感知」、「身體政治」與「數位空間觀看」等複雜議題。她的創作以動態影像、聲音裝置與數位角色為主要媒介,企圖讓觀眾進入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體驗之中。曾展出的場域橫跨倫敦的BFI Southbank、德國Oberhausen、墨西哥Salón ACME,以及冰島RIFF影展。她的作品不僅入選荷蘭巡迴計畫與英國文化協會巡迴展覽,也獲得文化部創作補助。2022年,她更與夥伴共同發起「Exhausted Feminist Hybrid Species」讀書會,策劃讀本、放映、座談與表演,聚焦女性主義、混種性、科技與休息等交會的議題。
gridart 20250917 113600797 copy
在展覽現場,觀眾會遇見兩件核心影像作品。《體制之外 Out of Code》以4K錄像裝置呈現,長度3分20秒,描繪一個賽博格主體從被控制到甦醒的過程。作品採取第一人稱視角,觀者彷彿進入數位身體內部,經歷自我意識的生成與抵抗。另一件《量子光點直到它加乘為整體 Quantised Bits of Light till It Added to a Whole》則長達5分56秒,延續同一主角的視角,展現錯位記憶與數位自我重組的場景。碎裂的語言、非線性的感知與角色的多重對話,在其中折射出演算法語境下身份如何被定義或掙脫。
gridart 20250917 113713688 copy
為了讓作品的氛圍完整呈現,展覽空間設計別具匠心。主視覺是一台95吋壁掛式4K螢幕,搭配左右兩側的音響與深灰牆面。地板鋪設深灰色地墊,牆面加裝吸音板,觀眾區擺放兩張黑色長椅。這樣的安排使影像與聲音交織,形成沉浸式的數位氛圍。觀眾在其中不只是觀看,更是被迫重新定位自身:從一開始的「被觀看」狀態,逐漸轉變為「觀看系統」的一部分。整體體驗設計強調簡約卻深刻的沉浸感。聲音與影像同步環環相扣,觀眾隨著步伐走入、坐下、凝視,感官逐步被收束至裂縫般的空間中。這裡的觀看並非線性,而是多重主體感知的並置,邀請每一位進入者在系統的罅隙間找尋自己的位置。展覽空間同時鼓勵觀眾停留與反覆觀看,使影像細節與感知語境不斷疊加,產生新的思索。
杜宜萘的創作,讓人感受到一種「數位中的覺醒」。她不僅呈現演算法如何塑造觀看與身份,更以藝術手法提醒觀者,身體與感知依舊擁有穿透體制的可能。當觀眾在深灰色的展場裡被聲音與影像包圍,所經歷的並不是一場單純的視聽體驗,而是一段對於數位世界中自我位置的追問。在當前演算法治理的時代,杜宜萘的作品提醒我們,藝術仍是解構與抵抗的場所。
.
她把數位語境化為一個可被進入的劇場,觀者在裡面找到的不只是影像,而是一種重新認識自我與世界的方式。——這正是她創作最深刻的力量所在。
gridart 20250917 113812348 copy
本屆媒合畫廊包含伊日藝術計劃、東家畫廊、安卓藝術、也趣藝廊、飛皇畫廊、弎畫廊、双方藝廊、尊彩藝術中心與亞洲藝術中心。專業支援將協助新銳專注於創作,並推動作品進入市場循環。臺北藝博從來不是單純的展會,而是一場文化的戰略演練。當臺灣在國際間被壓縮存在感時,藝術卻以最柔韌的方式拓展生機。新銳與原民兩股力量交會,像是兩條並行的河流,終將匯入國際舞台的洪流。這場秋日的藝術盛會,不只是展覽,更是臺灣再次向世界證明自身文化能量的宣言。(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