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els angel ayala 321556 28976215p02

2025 台灣餐飲業正在進入「文化競爭」而不是「價格競爭」的年代 — 從上市櫃財報看百貨、餐飲、消費三方權力的重組 及2025未來台灣品牌與百貨10大因應策略

2025 台灣餐飲業正在進入「文化競爭」而不是「價格競爭」的年代 -- 從上市櫃財報看百貨、餐飲、消費三方權力的重組 及2025未來台灣品牌與百貨10大因應策略

pexels angel ayala 321556 28976215p02

pexels angel ayala 321556 28976215p02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台灣餐飲業正處於一個微妙而殘酷的十字路口。從這份上市櫃餐飲營收比較表,可以讀出兩句話:第一,頭部穩健。第二,其他品牌正在失速。而失速不是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是 結構改變得太快、門檻變得太高、消費者變得太挑剔。
.
一、頭部穩健,二三線加速邊緣化 :
王品靠多品牌矩陣與中央廚房優勢,仍繳出 4.6% 的年增率;八方雲集以外帶高頻需求,呈現穩健成長;而美食-KY、豆府、安心等多數中型集團,在單月營收上出現「劇烈波動」,甚至單月負成長幅度高到不尋常。這不是景氣問題,而是 結構性淘汰已經發生:同樣的坪數、同樣的租金、同樣的通路,能活下來的品牌愈來愈少。
.
二、單月起伏極大:台灣餐飲市場已經被「事件化」:從本月 vs 上月的差異可見,餐飲生意已不再是「穩定經營」,而像「選舉與股市」——
活動、節慶、天氣、百貨檔期、外送補貼… 都能影響單月 10%–40% 的波動。這意味著:沒有流量,就沒有穩定;沒有話題,就沒有營收。
.
三、雙極世界:平價高頻成長,高端體驗被通路綁架 :
八方、三商、路易莎等「平價 × 便利 × 外帶友好」品牌,撐住了整體市場;但高單價餐廳(特別是百貨內)高度依賴 百貨人流 × 週末 × 夜間經濟,一旦百貨人潮鬆動,營收立即崩塌。
這證明台灣餐飲已正式走入 M型結構:
左端:便宜、快、外帶型 → 成長
右端:高端體驗型 → 受百貨流量束縛
中間價格帶 → 最快被淘汰
.
四、併購、展店、資本動作放大數據噪音 :
部分營收跳升,並非市場回溫,而是:
半年併購影響的基期差,集團一次性展店,百貨檔期臨時拉高營收
讓數據看起來「好像回溫」,但其實只反映 資本加速集中。
.
台灣餐飲業中期(1–3年)趨勢:
台灣餐飲市場正在重新洗牌:
1. 資本擴張與整併潮將正式展開
這不是預測,是已經在發生。毛利被租金、外送平台、人工稀釋後,中小品牌存活難度急升。
未來市場將呈現:頭部集團(王品、八方、三商)壟斷主流位置,
其他品牌不是被併,就是退出。
2. 餐飲將分裂為兩大陣營  :
體驗店(吸引客流)
雲廚房(吸收入)
真正的獲利不會發生在你看到的店,而是在你看不到的後台。
3. 百貨 x 餐飲的關係將從「收租」變成「合作」
因為百貨也在下滑,餐飲也在下滑,兩者必須互相救。
未來百貨會:
放棄長租制 ,
改採「底租+抽成」 ,
引進更多短期快閃、主題型餐飲、夜市型美食區 ,
甚至扶植品牌、進行投資 ,
百貨不再是地主,而是「流量平台」。
4. 餐飲品牌會向「IP公司」轉型
菜單不再只是菜單,而是:
可商品化的配方,
可授權的品牌,
可跨界合作的故事,
可進軍量販通路的商品,
誰能把味道變內容、內容變產品,誰就能存活。
5. ESG 與透明供應鏈將成為品牌差異化武器 :
未來消費者願意為「誠實」付費。
食安、來源、永續、在地化——
這些元素會讓品牌在中長期獲得更高的溢價與信任。
.26626586 lp01
未來台灣品牌與百貨10大因應策略 :
1.體驗旗艦 + 雲端廚房:雙核心品牌布局 :
旗艦店做品牌,雲廚房做營收。實體店只保留「能製造話題的空間」。
在高坪效商圈保留少量高感度的旗艦店(品牌展示、媒體事件、品牌故事傳播),其他門市轉為小型快餐化或雲廚房,降低租金占比並提高外送覆蓋率。KPI:旗艦店營收占比降至15–25%,但社媒曝光與會員轉換率提高;外送與B2B補足毛利。
2.百貨租約重構:底租+抽成+快閃:(從「租金」走向「流量分成」)
餐飲當成「攤位」,而非「房客」。百貨視餐飲為吸客內容,而非提款機。建議百貨與餐飲採「基底租金+營收分成+短期快閃」混合合約;對新品牌採短租試驗期,表現良好轉長租或邀請進駐旗艦街區。
對餐飲:把百貨視為品牌傳播管道,而非僅靠租金扛流量成本;設定「百貨指標日」活動(購物+餐飲套票)提升單客貢獻。
3.數據化選址:人流 × 外送 × 信用卡三軸模型:
選址不再靠「直覺」,而靠多源數據交叉。不盈利的門店必須快速關閉或轉型外帶店。用外送平台數據、信用卡交易與百貨人流資料做選址模型;菜單以「高毛利核心品項+快速翻台副品」為主,試行AB測試快速下架低回報品項。KPI:新品試誤率下降,單店平均毛利提升2–5%。
4.把味道商品化:調理包、醬料、零售化 –品牌IP與商品化(從餐桌到零售貨架)
店內體驗轉為「品牌內容」。店外銷售轉為「可規模化的商品」。把主廚菜、醬料、調理包包裝化布局零售與線上通路,形成非座位的收入來源。這能降低對百貨坪效依賴,並為品牌帶來通路彈性(超商、量販、電商)。
5.會員整合:百貨點數 × 餐飲回饋 × 外送折抵 — 整合會員與跨通路LTV(顧客終身價值)
建立跨場域會員系統。讓消費者的每一次消費,都變成品牌的「資料資產」。建立跨品牌/跨場域會員系統(包含百貨點數整合、線上外送帳戶、品牌APP),用數據做復購激勵。例如:會員在百貨消費可累點換外送折扣,形成線上線下閉環。
6. 去主廚化:流程標準化與中央廚房加強
餐飲的成功不能依賴某個人。標準化才是品牌可以複製的核心。制定標準作業、視覺化教學(短影片+測驗),並把門店後場流程企業化(中央廚房+自動化設備)。透過SOP縮短新店開店時間並穩定品質。
7. 百貨內的彈性實驗場:模組化小廚房 + 季度快閃
每季不同主題:夜市、美食獵人、跨國風味。年輕人回流,百貨不再只是「媽媽的購物中心」。在百貨內設立「模組化小廚房」與「快閃試驗箱」,採季度調整,快速引入網紅品牌或地方美食,提升年輕族群黏著度。對百貨:餐飲不再是長租的唯一選擇,成為流量實驗室與內容製造機。
8.永續供應鏈(ESG)做成「品牌溢價」– 供應鏈永續化與在地化採購(CSR → 市場溢價)
透明溯源就是新的品牌語言。ESG不再是「道德分數」,而是「利潤武器」。與在地農漁牧小農簽訂長期採購合約,並把溯源資訊上鏈(或公開報告),建立品牌信任。同時推動減塑、廚餘減量,降低長期成本與法規風險。
9. 跨界合作:零售、旅店、電影、展覽、電商–跨業聯盟(零售、娛樂、旅行)
餐飲 × 娛樂 × 生活風格 → 價值倍增。不靠折扣,靠文化合作。與電影、展覽、旅宿、電商跨界合作,推出餐旅套票或限定菜單,把餐飲拉進更多生活場景,增加邊際收入。例如:百貨聯名餐飲限定日、電影院+餐飲套餐、旅宿早餐品牌化。
10. 資本操作:併購、小股權換租金、策略聯盟– 資本操作與M&A路徑規劃
對於成長型餐飲:早期可透過私募或策略投資快速擴張;對於百貨內疲弱品牌,考慮股權換租金或技術策略性併購,形成品牌群聚經濟效應。百貨投資餐飲,餐飲投資廚房,每個品牌都能成為「平台」,而非單一店面。
.
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要點:
1.百貨業若不全面改革,其餐飲層將率先崩盤 :
持續以「高租金、長合約」壓迫品牌,只會導致店家流失、人流下降、惡性循環。
2.餐飲業若不數位化,將被外送平台鎖死利潤
外送佣金持續侵蝕毛利,不做自家系統者將完全喪失議價力。
3.高度依賴單一場域或單一品牌結構,抗風險能力極低
百貨、外送、天氣,任何一項都能讓營收瞬間下滑。
4.人力成本與斷層化將造成大規模隱性虧損
人才流動將使得非標準化品牌大量流血。
5.併購潮若沒有完善整合能力,只會加速死亡
併對了是生機,併錯了是財報黑洞。
.
台灣餐飲業,
正在進入「文化競爭」,
而不是「價格競爭」的年代。
.
真正的戰場不在廚房,也不在百貨,而在品牌能不能:
講故事、做內容、跨場域、掌握流量、利用資本。
能做到的,會變成生活風格的提供者;
做不到的,只能變成下一張財報上的負成長數字。
.

.

584984396 10163568609734621 3384281663086448257 n

PS: 歲末的空氣總帶著一點懷舊的香氣,彷彿城市的步伐也慢了下來,開始思索那個古老問題:今年除夕,我們到底還能圍著什麼「團圓」?在餐桌逐漸被外送化、速食化的年代,福容大飯店的董事長吳寶田與總經理楊正弘選擇反其道而行,用一道道象徵繁盛、富貴的料理,把「圍桌」重新端回台灣人的生活中心。阿基師站在年味最濃的時節,替福容背書推出「駿馬報喜 福容滿堂」年菜外帶桌菜。十人份的澎湃桌菜從6,888元起,用的不是浮誇,而是台灣人真正懂得的祝福符碼:.
.
開運、鴻喜、團圓、吉祥。
每一道菜都是傳統文化剩下的頑固堡壘。
.
例如「開運鴻喜大拼盤」,名字不需翻譯,台灣人一聽就懂:這是五福臨門的宣言。「燕窩瑤柱佛跳牆」則像是把過往豪門年夜飯的精神濃縮進一甕裡——鮑魚、干貝、瑤柱、燕窩,這些曾經象徵社會階層的食材,如今安靜地提醒大家:團圓,其實才是頂級奢華。而「醬燒桂筍獅子頭」寓意喜慶,卻也帶著一點台菜的頑皮與豐美,在今年的物價波動裡更顯得接地氣。
.
福容餐飲副總吳威德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觀察:
「同一個年夜飯,早已不可能滿足所有台灣家庭。」
.
時代已經碎裂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家庭型態。於是,他們推出「大家庭宴」與「小家庭組」兩個版本。這不是行銷,是台灣家庭結構變遷的反映:三代同堂正在成為奢侈,小家庭成為常態,而年夜飯也必須跟著調整。
.
年菜從來不是菜,而是時代的切片。
.
在通膨、房價、生活壓力層層逼近的台灣,大家最終還是希望透過一道值得的料理,捕捉那一刻安穩的幻覺。在麗寶集團董事長室專案總監蔡沛玲及公關林語倢的努力號朝下,福容的年菜不是要讓你吃得多豪華,而是提醒我們:在世界越發不確定的今天,能夠圍坐、能夠共享,就是最堅固的幸福。
.
而這份幸福,也許正是今年台灣最值得珍惜的年味。
有「福」分享,有「容」乃大。
有機會也分享公益弱勢單位,
讓愛將台灣暖起來。
相信阿基師的好味道,
因公益分享而更入味。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