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541e42 53bb 4513 96fd 6304a055bbb6

永續飲食產學合作 種植黃豆降低95%進口 北美華人來台分享 花東雜糧農作新商機

8a541e42 53bb 4513 96fd 6304a055bbb6

永續飲食產學合作 種植黃豆降低95%進口 北美華人來台分享 花東雜糧農作新商機

記者張錫銘/台北報導

有鑑於臺灣 95%以上黃豆依賴進口,拾吾與新竹區小農、農會合作,擴大在地種植面積,降低碳足跡與成本;同時工研院開發豆渣加工技術,不僅製作餅乾、起司、天貝等美食,甚至循環再生成木質化瓶、托盤等產品,建立永續飲食新商機!

「2025 永續飲食生活節」國際論壇與低碳市集里仁與綠色餐飲指南 守護飲食多樣性結合土地、飲食、教育、產業 打造本土雜糧互助支持體系,2025 年 11 月 19 日永續飲食已成現代社會的重要議題,而從日常飲食中培養永續素養,更是實踐環境行動的核心。

8a541e42 53bb 4513 96fd 6304a055bbb6

6388bc01 d50b 44b3 8da8 615317417d6e

「2025 永續飲食生活節」國際論壇與低碳市集里仁與綠色餐飲指南 守護飲食多樣性結合土地、飲食、教育、產業 打造本土雜糧互助支持體系下!圖/主辦單位提供

今年由里仁社會企業與綠色餐飲指南共同舉辦的「永續飲食生活節」邁入第六屆,近日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行,以「一口好糧」為題結合國際論壇、低碳蔬食市集,以及綠色餐廳等共同倡議與推動。國際論壇特別邀集北美亞裔雜糧農夫與花蓮光復鄉雜糧農夫跨國對話,以及綠色餐廳主廚、社會企業與食農教育者,共同探討國產雜糧飲食的未來力。

96bdf267 0de4 4eb5 a9d8 0126e462b209

里仁總經理李妙玲表示,在進口競爭與氣候變遷壓力下,耐旱、多樣的本土雜糧已成台灣重要替代作物,但花東原生品種復育正面臨極端氣候與技術重建等挑戰!圖/主辦單位提供

生活節至 12 月 31 日前,更持續舉辦線上「蔬食 7 日體驗」,以及與綠色餐廳合作推出期間限定的雜糧蔬食料理,期望讓永續不僅於飲食,更落實與生活、教育與文化上。(相關活動網頁清參考:https://www.leezen.com.tw/exhibition/23)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陳玠廷指出,雜糧承載糧食安全、文化傳承、氣候調適與土地永續等多重價值,這必須依靠一個穩固的支持系統 包含農民、加工者、通─ ─路與消費者共同參與。國際經驗也顯示,永續雜糧產業仰賴彼此信任、共享價值的社群來串連社會、自然與文化。

里仁總經理李妙玲表示,在進口競爭與氣候變遷壓力下,耐旱、多樣的本土雜糧已成台灣重要替代作物,但花東原生品種復育正面臨極端氣候與技術重建等挑戰她強調,本土雜糧需要消費者的理解與支持,農民才能持續耕作;因此里仁長期以行動支持小農、提升糧食自給率並促進農業永續。

李總經理指出:「推動雜糧不只是農業,更是教育與文化的推廣。」期望大眾透過每日餐飲的選擇成為永續飲食系統的一環。

里仁攜手餐飲學術界,實踐「更永續的一餐」 從北美到台灣的跨國對談:找回雜糧多樣性記憶 重建人、土地與文化的連結國際論壇首場特別邀請北美農夫與花蓮馬太鞍農友展開雜糧新思維的跨國對話。因風災導致農地遭堰塞湖溢流泥土淹沒的「瑪布隆農場」返鄉青農柯春伎,是里仁長期支持的合作農友。她曾在台北生活艱難時選擇帶家人回鄉,專注於復育小米的多樣性與價值,藉耕作找回家族記憶,並承擔阿美族文化傳承的責任。春伎談到堰塞湖洪災讓她重新思考土地的力量也勉勵大家:「土地會受傷,也會再生。人與土地都需要重新找回連結,唯有如此,文化與農業才能真正延續。」

來自美國加州的 Kanoa Dinwoodie,自 2014 年起經營 Feral Heart Farm,致力保種與再生農業,種植藍色小米、高粱、硬質玉米等作物,尋找與自身文化的連結。他強調「適地適性繁衍」與「世代保種」的重要性,用作物的「適應記憶」面對氣候變化,對極端天氣頻繁的加州更是關鍵。他呼籲更多人回到土地、建立公平健康的食物系統。他與團隊得知柯春伎農地受災,來台前發起募款活動,在論壇上親自將捐款交給柯春伎,展現跨地域的互助情誼,讓論壇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

四國駐臺代表暢談,蔬食無國界)從產地到餐桌 跨界合作建構國產雜糧韌性體系國產雜糧復育價值鏈的建構,面對氣候變遷、勞動力減少與市場快速變動的挑戰,需要啟動從產地到餐桌的跨領域合作,才能在契作、保種、加工與推廣等各個面向建立足夠韌性的系統。

花蓮好豆合作社理事林奐慶表示,合作社是農民與市場之間的關鍵橋樑,透過穩定收購與透明價格,才能讓農民願意持續投入,他強調:「要長久合作,就要替對方著想。」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花東主任簡郁娟指出,國產雜糧發展初期面臨成本高與品質不穩等挑戰,多虧里仁以契作、不退貨的方式力挺,農友才能無後顧之憂地擴大耕作面積。

統盛國際總經理林榮灶說,透過里仁的引介,統盛也願意投入配方研發並突破生產技術,讓雜糧從「好作但不好賣」轉為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他笑說:「過程有挑戰,但為了永續就該做。」

里仁社會企業周瑜瑛經理則強調,品牌與通路需要肩負起教育角色,以故事內容、產地透明與產品設計,讓消費者理解本土雜糧的價值;而當消費者願意買單,整條產業鏈才能真正被支撐起來。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而雜糧如何成為下一波飲食的趨勢?綠色餐廳「拾吾純植」創辦人陳明煜分享,餐廳以黃豆為核心,建構「純植生態系應用」,將黃豆轉化為多元餐點與產品。由於臺灣 95%以上黃豆依賴進口,拾吾與新竹區小農、農會合作,擴大在地種植面積,降低碳足跡與成本;同時與工研院開發豆渣加工技術,不僅製作餅乾、起司、天貝等美食,甚至循環再生成木質化瓶、托盤等產品。

陳明煜也特別感謝里仁的長期支持,讓他「一顆黃豆改變世界」的理念得以實踐,為永續飲食與台灣雜糧開創更多可能。論壇最後,探討高中大學實踐永續飲食的食農教育。邀請三所校園師生分享從理論到實作的學習過程,如何培養對永續飲食的覺知與責任感。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以「綠色餐廳」課程為起點,從永續食材議題展開社區調查與餐食設計,帶領學生理解永續在社會、環境與經濟面向的影響力。實踐大學 USR 計畫則走入石碇社區,結合餐飲、旅宿及產品開發的創意設計思考,落實「農創、旅創、社創」,引導學生看見在地資源與永續行動的連結。

新北市立三民高中則以在地食材為核心,讓學生從「認識食物來源」到「實際烹調操作」,在過程中累積責任感與選擇力。多元的學習方式,讓永續飲食不再只是課堂概念,而能在每一次食物的選擇中自然萌芽,成為下一代真正能實踐的生活態度。活動當日同步舉辦「低碳市集」,匯集超過 50 攤在地小農、里仁合作廠商與永續職人,提供本土蔬果、友善農加工品、蔬食美食與減塑好物。

b8eb6449 de81 433a a9cc c298d3bfee3b

今年更首度設立「綠色保養體驗專區」,以天然成分、植物萃取與循環包裝展現永續生活的更多可能,吸引了許多民眾參與。永續飲食生活節亦推出線上「蔬食 7 日體驗」,並與綠色餐廳合作開發期間限定的雜糧蔬食料理,期望透過線上線下多元提案,成為推動永續生活的重要平台,共同打造共生共好的永續生態系!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