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暴雨壟罩的新莊,卻澆不熄影迷心中的光影熱情。8月1日,香港導演杜琪峯親臨國家影視聽中心,參與「奇峯無邊 銀河無際:杜琪峯與銀河映像」主題節目的開幕活動,掀起港產片迷的一場集體記憶奔流。以1999年經典之作《鎗火》作為開幕片,活動當天銀河映像創作班底盛情聚首,熱血情誼自影像延續至現場。現場嘉賓陣容星光熠熠,銀河映像總監朱淑儀、策展人卓男,與多位重量級電影創作者,包括《一個字頭的誕生》美術指導張世宏、《非常突然》《鍾無艷》美術指導蘇國豪、《毒戰》《樹大招風》剪接師梁展綸等共襄盛舉。熟悉的銀河陣容在台再度合體,不啻為華語電影文化的一次高光回望。膠卷版《鎗火》開場即秒殺,映前杜琪峯身著西裝、神采飛揚,現身映廳之際全場歡聲雷動。他不諱言表示:「今天很開心,他們都能把我以前的作品找來,放在影廳裡讓大家重新品味、重新批評一下。」這句略帶玩味的開場白,道出創作者回望自己作品時的瀟灑與自信。
然而,這部被譽為香港影史百大華語電影之一的《鎗火》,其製作過程卻堪稱極限挑戰。杜琪峯現場透露,當年全片經費由邱復生提供,「他給了我兩百五十萬,叫我回家自己去慢慢搞吧!」在無劇本情況下,他迅速召集團隊,在短短一個月籌備、19天拍攝完成,幾乎耗盡全數資金。「所以你們今天看這個電影,裡面可能有很多失誤跟穿幫!也請大家原諒一下,19天兩百五十萬,已經用盡啦!」這段回憶在影廳裡引起陣陣笑聲,也讓人對作品背後的創作壓力與勇氣生出更深敬意。《鎗火》能以膠卷形式重登大銀幕,正是拜邱復生當年未雨綢繆之舉。他自始即以國際推廣與典藏思維參與製作,甚至將膠卷送往東京現像所儲存於恆溫環境,只為確保作品在數十年後仍能以最佳狀態呈現。「這部片對我來說、或對杜琪峯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作品。我當時就想要在台灣、香港,都協助留下一部三十年後、五十年後,大家還想看的電影,這是我發下的宏願。」其話語中的堅持與遠見,為這部作品再添歷史厚度。
此次影展計畫規模盛大,預計在八、九月放映二十部銀河映像精選作品,堪稱銀河映像史上最具代表性回顧。特別節目如8月23日戶外放映《我左眼見到鬼》、9月7日舉辦的《毒戰》映後編劇游乃海大師講堂,也為影迷預留了更多參與光影記憶的時刻。一場電影的誕生,往往在資源匱乏與創意高壓之中淬煉。《鎗火》從250萬港幣起步、19天拍攝完成,卻最終成為香港電影美學與敘事的經典標竿。如今再度在台灣膠卷重現,不只是銀河映像的榮光閃耀,更是一場橫跨時空的致敬——獻給所有曾經相信電影之力的人。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