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台北的地圖中央,有一塊幾乎被歷史與政策共同遺忘的沙洲,社子島。它被兩條河流溫柔卻堅定地環抱,也被五十多年的封閉與禁令緊緊鎖住。2025年10月3日上映的電影《河鰻》(EEL),將這座島嶼拍成第三個主角,在奇幻與愛情的外衣下,深藏著對「存在」與「消逝」的凝視。導演朱駿騰將故事安置在這個像中陰之地的地方:垃圾焚化廠的年輕工人阿亮(潘綱大飾),因父親落海失蹤而回到最想逃離的故鄉。他留在島上,固執地守著父親的舊船屋與鴿舍,時間對他來說停止了流動。直到有一天,一名漂浮在河中的神秘女子(柯泯薰飾)闖入,他的生活泛起了波紋。她美麗而難以捉摸,像一段古老世界遺落的旋律,時而出現、時而消失,攪動著島上積壓的寂寞與被封存的記憶。這場相遇,讓兩人慢慢揭開彼此隱藏的傷口,也觸碰了各自關於自由與歸屬的疑問。與阿亮一同在焚化廠工作的好友浩仔(潘親御飾),則以截然不同的性格陪伴在側,像一面明亮的鏡子,映照著阿亮的孤執與遲疑。
朱駿騰對「存在」的思考,早在他2006年的短片《睡美人》中就已成形。多年來,他始終意識到,沒有什麼能被永遠握住,即使再用力抓緊,也終將離散。他坦言,「當我們總是把『存在』視為理所當然,會不會下一秒就突然驚覺:一切不過是幻影?」對他而言,社子島並非只是拍攝背景,而是河水塑造、歷史凝結又即將被開發拆解的生命體,從土地到人,甚至連島上的神,都隨著水流而來,也會隨著水流而去。這部片是朱駿騰首度執導劇情長片,卻已在國際影展初露鋒芒,入選第75屆柏林影展「視角」首部長片競賽、第4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火鳥大獎」以及第27屆台北電影節七項提名。這份跨越影像與當代藝術的背景,來自他在世新大學廣電系的電影攝影訓練,以及倫敦金匠大學藝術創作碩士的養成。從影展到美術館,從台北雙年展到以色列荷茲利亞當代藝術中心,他的作品始終圍繞個人在社會、政治、文化複雜結構下的生存掙扎。《河鰻》像一場霧中的凝望,不急著給出答案,也不試圖解開所有謎團。它提醒觀眾,時間不會停下腳步,記憶的水面總在暗潮中起伏。當島嶼終將改變形貌,當人終將離開或被留下,真正能抓住的,也許只是那一瞬之間的共鳴與心跳。而在銀幕之外,社子島依舊靜靜躺在河流中央,像一尾潛伏的鰻魚,等待被看見的時刻再次到來。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