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錫銘/台北報導
有別於世界各地將六月列為同志驕傲月,台灣選擇在十月最後一個週六舉行同志遊行活動,這是台灣全年度、同時也是全東亞地區最盛大的同志驕傲遊行,這也讓每年的十月成為了台灣專屬的「同志驕傲月」。
而晨曲電影也非常應景在這個月推出描述兩位小男孩之間「盛情男怯」的青春成長電影《盛夏心動》。他們要在盛夏入秋之際,為全台觀眾帶來今年最甜蜜與溫暖的感動。
台灣作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對於多元性向一直有著很高的接受度,而《盛夏心動》來自更為開放的歐洲(荷蘭、比利時),有別於許多同志電影聚焦在成年人的感情上,《盛夏心動》選擇了14歲青少年做為主角,比起一部愛情電影,它更像是一部青春成長電影、是獻給仍在探索自己性向的青少年們的一封情書,以發生在一個歐洲小鎮上、極為溫柔又美麗的故事告訴他們你身邊的人無論如何都會永遠支持你。

如自身就是同志的導演安東尼夏特曼所說:「童年時期,我因為對自身性向的不安而度過了一段很艱難的時光。本片描繪了一個男孩─正如同過去的那個我─面對剛萌芽的性意識卻不知如何應對的處境。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渴望看到能觸及這個主題的電影或書籍。《盛夏心動》正是我當時夢寐以求卻尚未出現的作品。如今,我希望藉由這部電影喚起更多關注:愛是普世的,每個人都應該勇敢追隨自己的心。之前的幾代人未能如此,我期待《盛夏心動》的誕生多少能來一點點改變。 」

這次導演和他同樣身為同志的好友、獲得了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盧卡斯.東特共同創造的那位大方出櫃、但依然受到小鎮上親朋好友們愛戴與歡迎的鄰居角色,更是給了所有對於自己性向感到徬徨的孩子們一劑強心劑、也是導演送給當年自己的一個禮物,透過這個對於自己充滿自信與活力的孩子,導演傳遞了一個簡單強而有力的訊息:不管你喜歡男生還是女生都沒有關係,你跟一般的孩子都是一樣非常正常的、一點都不奇怪。

就像今年台灣同志遊行的口號「跨越標籤,理解差異」所說的,《盛夏心動》講的就是一個消弭人們貼在同志身上的那些刻板標籤,宛如兒童版《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邀請觀眾一起理解儘管同性戀跟異性戀的性向有所差異,但他們都一樣是生活在這個世上值得被愛的人們。


《盛夏心動》去年在各大影展播映後,也獲得許多媒體熱烈盛讚:「《盛夏心動》真誠地描繪出夏日光芒中的純純愛戀, 溫暖且真實的青少年出櫃故事。」 、「一部真誠的成長故事。以一段美好的酷兒愛情,豐富了當今的家庭類型電影。」、「《盛夏心動》完美捕捉了青春期後青少年,在仍然將同性之愛視為異類和禁忌的世界中,努力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時所感受到的興奮、困惑和渴望。」、「《盛夏心動》以正面的視角看待同性關係,並試圖挑戰社會中仍存在的刻板印象和偏見」
《盛夏心動》現正熱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