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人生為自己而活,不成為社會所定義的有用人

最近看了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本文會探討一些韓劇劇情,今天想探討「符合社會期待與自我價值」,同時探討《全民基本收入》這個議題,我們都活在他人眼中,因為不符合家裡期待,不被家裡重視,有多少的年輕人鬱鬱寡歡不得志,台灣薪水和工作環境根本沒有長進,加上最近共機擾台,多少對國安擔憂….

我們的世代

我們處在於好時代,同時處在於最壞時代,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可以利用網路賺錢,同時也相對變得很競爭,台灣的薪資從20年到現在沒有進展,經濟嚴重衰退財富分配不均,提高社會對立關係,失業率也提高不少,政商勾結關係,扭曲政經資源之分配,最近國安議題也是讓人擔憂,不過講經濟大家比較有感覺,因為大家都是為了「錢」努力的生活著,之前聽 podcast《耳朵書籤》談論《全民基本收入》,這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候選人楊安澤提議,每人每月發放1,000美元的基本收入,這表示所有人會得到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保障,並能用任何人們自認對自己最好的方式來使用此筆現金,但有人認為有了《全民基本收入》大家都不會想工作,甚至有人認為不就是現在原著民與弱勢團體補助金,其實不是太一樣,基本收入核心是「鼓勵工作,並選擇熱愛的工作」,可以開啟人們追求其熱情,並非因賺錢而工作。

其他衍生文章:

社會有用的定義?

想想我們唸完書然後出社會工作,想過「我要賺很多錢,成為有用的人」,這個思維好像是家庭/社會灌輸?,我讀設計系,身邊有不少藝術者,他們會找我聊天說自己沒有成就,自己的興趣要如何賺錢,而父母不諒解,之前要讀設計還被父母反對,當時我總是告訴他們:「父母不理解你在做什麼沒關係,只要你自己懂就好」,有時我們總是渴望父母/朋友理解,有時思維與世代溝通落差太大,花時間討好與溝通,不如專心的提升自己就好,當你發光發熱的時候,在跟他們說自己在幹嘛不就好了呢?

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郭東延」飾演的國會議員之子「權起道」,其父母兄姊、近親遠親都是最高學府法學院畢業的菁英,自述只有自己天生資質差,這不是他的錯,家人不諒解,瞧不起他,長期精神壓力下導致有躁鬱症,可以看出他只是想被關心,所以故意搗亂,即使家中有錢,但壓力挺大,因為要符合家人的期待….

圖片來源:tvN Drama
圖片來源:tvN Drama

其實「高文英」協助「權起道」載到爸爸的造勢現場這段,呼應到兩個人希望被關心與關注,「高文英」希望被「文鋼太」關注,而「權起道」希望家人可以關心他,在造勢台上拿著麥克風訴說父親醜陋那面,他在台上如此開心,雖然最後被拉下台,送回精神病院,但是他心情卻是開心喜悅,母親最後賞他一巴掌,我看了如此心碎,但他說:

「只有被打的人才知道,如果他打你是出於愛,那就算被打了,也不會心情不好,真奇怪」。

有時候我們會討好任何人,或許極端的方式,但只是想被看見,或許成為有用的人,會被關心與關注,但是何謂有用的人? 以前作文要寫我的志願,尾巴總是要寫「我要賺很多錢,成為有用的人」,錢很多等於有用的人嗎?唸到名校等於「有用」嗎? 「有用」的定義很模糊對吧?

符合期許同時迷失自己

符合父母期許,等於乖孩子/孝順的孩子 ? 小時候不知道要什麼,自然得順從父母的想法,或許這樣才是對的,但漸漸長大,一旦有了自己想法開始父母覺得不是當時那個凡是順著自己的乖孩子了,成為風光的孩子壓力如此的大,那是成為炫耀的展示品,父親回到精神病院跟院長理論那段,也讓人覺得火大,也心疼「權起道」,對於父親而言子女就是有用的旗子,而因為「權起道」沒有達到父母的期許,如同被打入冷宮,不被重視且忽略,還好這孩子天性善良,至少沒有成為極端分子。

或許在父母眼中希望孩子成為有用的人,所以逼孩子努力的讀書成長,父母賺很多錢讓孩子補習,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但有時父母的高標準成為枷鎖,讓我想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整個社會體系與家庭都出問題,家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為了更好生活,愛彼此同時確是傷害彼此。

杜絕虎爸虎媽,停止到下一代

原諒自己的父母吧,因為父母跟孩子一樣無助,父母盡可能想要幫助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嚴格與刻薄是展現給你的關愛,當年的我們很痛苦,因為知道了解,所以停止複製下去,我們好不容易成長,讓下一代有美好的生活,如果這個痛苦沒有釋放掉,容易造成你的靈魂是沒有長大,在人生當中會一直卡住你。

總結

社會的壓力讓我們每天忙碌,不知人生意義與目標,總想要符合社會的價值,在希塔自省挖掘的時候,發現「有用」這件事,對於我的人生影響不少,因為「有用」所以甘願「被利用」,追求的肯定,想要證明「自我價值」,但總是活在別人的肯定才是「有用」,導致不少心理創傷,不過我們有沒有用,很常變成「有價值的人」的指標。

現在重新檢視你對於「自我價值」與「有用」的定義吧,不要再活在「討好」傷害自己了。

來一首音樂啟發吧~

【推薦書籍】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法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帶你擺脫焦慮、解決親子衝突的45堂療癒課、23種高成效的對話練習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法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帶你擺脫焦慮、解決親子衝突的45堂療癒課、23種高成效的對話練習

對教養感到無力的父母,有的對自我產生懷疑: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能像別人一樣優秀 ?一定是我不好!
.我也討厭對孩子怒吼的自己,會想到小時候,我母親就是這麼對我。
有的父母則認為全是孩子的錯 :
.我也不想揍小孩,都是被逼的!錯不在我!
.我可是警告過了,這個懲罰是他自找的!

其實,親子之間的衝突,全是來自父母。若要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教養,則是從父母面對真實的自我開始。

作者伊莎貝爾.費歐沙集結了她40年的心理諮商案例,逐一向讀者揭示在教養衝突中,父母感到挫敗、焦慮不安的真正原因。書中探討的親子問題從新生兒至青少年、成年後的各個年齡層,作者在深厚的專業背景下,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引導讀者直視問題的真相,並且提供有效的解方。

此書出版至今,長期盤踞法國親子教養類暢銷書榜,獲得許多父母口碑推薦,稱它是療癒的靈藥,能讓父母面對真實的自我,與過去的苦痛和解,進而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

購買網址:連結網址

【需要協助嘛?】

我可以協助陪同你釋放掉這些情緒,有時就是缺少一個懂你的人,這些卡住很久的信念議題,現在立即釋放掉吧,有任何需要協助歡迎找我呦~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按分享按鈕,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如果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幫我拍手5下,我可以得到一杯飲料的小小鼓勵,支持我繼續寫出好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