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art 20250516 173932107 copy

施力仁《金鋼犀牛》的「城市野獸派的宣言」解放現代人的內在獸性

施力仁《金鋼犀牛》的「城市野獸派的宣言」解放現代人的內在獸性

gridart 20250516 173932107 copy 1786x1190

gridart 20250516 173932107 copy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施力仁的《金鋼犀牛》這尊矗立在高樓林立之間的巨獸,不僅搶鏡,還搶心。牠閃耀的金屬表面像是時尚界的Armani訂製外套,反射的不只是光,還有我們在都市生活裡來不及沉澱的焦慮與自問。在外觀上,《金鋼犀牛》看似一頭經過機械強化的未來野獸,但其實它是一場對「本能與理性」的詰問。犀牛,這種上古神獸般的存在,本就象徵力量與衝突;而鋼鐵,又是人類文明的極致象徵,當這兩者合體,施力仁傳遞的訊息不言而喻:科技不應抹殺本能,反而該讓我們看清內在的原始渴望。藝術家施力仁在創作中運用大量幾何切面與鉚釘裝飾,使《金鋼犀牛》呈現出「裝甲化」的美感。這不只是風格,而是觀點:我們活在一個需要披甲生存的世界,無論是社交媒體還是職場競爭,現代人早已學會把真實的自己鎖在堅硬外殼裡。

gridart 20250516 174154970 copy
走近《金鋼犀牛》,你會驚覺它其實不是冷冰冰的金屬疊層,而是一種靈魂的共鳴體。施力仁的藝術語言–他從不譁眾取寵,而是用材料、形體與比例,一步步地逼近存在的本質。他相信雕塑不只是三維的視覺物件,更是一種「行為哲學」,是一場靜默但深刻的對話。在這個「只要一滑手指就能買下宇宙」的時代,《金鋼犀牛》像一則突如其來的預言:牠提醒我們,科技與力量不是萬靈丹,真正的勇敢,是保有溫柔的可能性。「這是每個人心中的野獸,牠很安靜,也很強壯。」他讓鋼鐵有了溫度,讓犀牛不再只是生物圖鑑上的一頁,而是一座提醒人類不要遺忘「本我」的鋼鐵聖像。
《金鋼犀牛》長888公分、高458公分、寬225公分。 如果你以為牠只是動物,那你就太小看台北的品味。這頭金屬犀牛,自2011年矗立於克緹國際廣場(Kelti Plaza)以來,隨著法國導演盧貝松電影《台北追緝令》將《金鋼犀牛》作為開場鏡頭,台北的未來感被推上國際銀幕,而這頭鋼鐵犀牛的出鏡,猶如台北版的自由女神,既是守護者,也是叛逆者。牠是鋼鐵叛逆的詩意,鏡面不鏽鋼構成牠的身軀,反射出變幻的城市光影。鉚釘與幾何結構使牠像是從科幻片中走出的未來機械獸;而那一根直指天際的鈦金屬犀角,更像是一種「和平力量的硬式宣告」。設計圈稱之為「反柔性美學」,媒體則乾脆稱牠為「信義區的城市硬糖」,你咬不動牠,卻會被牠迷住。它不靠聲光、沒有字幕,也不裝可愛,卻能吸引每一位路過者的目光。正如某位國際評論家所言:「牠是文化的沉默巨獸,站在時尚與文明的交界口,提醒我們什麼才是城市的本質。」
gridart 20250516 174431338 copy
這幾年,從巴黎到上海,城市都在尋找自己的藝術ICON。某些城市靠古老歷史撐場面,有些則用流量與話題硬上榜。台北則不疾不徐地,讓一頭安靜站了14年的犀牛,在對的時機、對的作品中,走上了世界的舞台。現在,讓我們一起把目光放遠,施力仁的下一步會是什麼?這頭犀牛是否將走出信義、走進米蘭、邁向巴塞隆納?也許,下一座金角犀牛,會在紐約中央公園旁的第五大道,向世界微笑。但在那之前,台北的你我,已經擁有了牠。因為這不只是一頭犀牛,這是我們城市的時尚態度,是台北人骨子裡那種靜默中帶刺、鏡面中帶光的驕傲。(照片:施力仁提供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