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如果你曾在深夜裡,無預警地被腦海某個模糊畫面勾住心弦;或者在微風吹拂的午後,聽見風鈴聲響,想起一個早已遺忘的名字,那麼你應該,走進這個展覽。索卡藝術這回眼光毒辣,邀請到台灣新生代藝術家吳若昕舉辦個展《角落、風鈴與家》。這位1993年生於台北的創作者,兼具詩意與畫技,作品像是一封封無聲的信箋,訴說著無以名狀的情感輪廓。她擅長在黑與灰的畫布背景中,栽種出一位位空靈的少女與沉靜的動物,筆觸層層堆疊,彷彿記憶的底片逐張曝光,剛好捕捉住那最不願遺忘的剎那。吳若昕可不是那種偶然碰到畫筆、誤打誤撞進入藝壇的夢幻少女。她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作品早已在美國、英國、法國、印尼、新加坡、西班牙等地巡迴展出,還經常以動畫與插畫雙棲身份穿梭於不同媒介之間。低飽和的色彩語彙、朦朧閃爍的光線、疊加筆觸中的透明層次,使得她的畫作既夢幻又帶點傷感,就像一段未竟的青春記憶,被反覆播放,卻怎麼也找不到「刪除鍵」。
這場名為《角落、風鈴與家》的展覽,聽起來好像一首日劇片尾曲,但其實飽含哲學。展名中的「角落」不是冰箱後方藏著襪子的那種角落,而是情感得以棲身的小宇宙;「風鈴」也非純裝飾用物件,而是記憶的聲音,當風吹來,它就叮咚叮咚地提醒你:嘿,你曾經愛過、哭過、笑過。「家」則是一種漂浮的概念,可能是一張椅子、一隻貓、或是一段來不及說再見的關係。來看看她的作品《兔子 Bunny》。黑色背景猶如記憶的深井,靜靜襯托著一位少女與她懷中的白兔。畫面用的是淡藍、淺黃與純白,仿若記憶中午後斜陽的溫度。她的筆觸像是時間的編織者,一層層將人物的存在雕琢得若隱若現,如同閉眼時浮現的模糊片段。兔子與少女之間的無言親密,是語言之外的交流,彷彿靈魂在彼此之間低聲呢喃,即使記憶褪色,那股心靈的溫度依然熾熱。再來是另一幅《城市之光 City Light》,這幅作品極富現代寓言意味。少女的身體與星辰宇宙融合一體,她捧著一顆琉璃般的地球,眼神中是一種不帶批判的慈悲與深情。她背上的小飛機,巧妙地指涉著離鄉背井、遠行異地的生命經驗。這是一幅全球化與個體化交織的詩意映像:我們渺小卻不孤單,每一個在異鄉尋找自我的人,都是這幅畫中的一顆微光,也許被城市吞沒,也許正閃閃發亮。
整體展覽的視覺設計亦別具巧思。從黑、綠、白三種記憶色調出發,吳若昕營造出一種「閉眼即見」的場景感。她不是畫寫實世界,而是在畫一種情感的質地、一種記憶的透明度。那是藏在你我日常生活中的轉瞬風景,例如從餐桌飄來的湯味、貓咪踩在鍵盤上的輕巧腳步聲、又或是那段曾陪你入眠的留言語音。「家」,不一定是一棟有地址的房子;它可能只是某段時光裡,你感受到被理解、被接住、被陪伴的瞬間。而這些微妙的心靈連結,正是吳若昕筆下最真實的描繪對象。於是,在這個喧囂世界裡,《角落、風鈴與家》像是一場私密的邀請函。邀請你靜下來,在畫作的空隙中,聽見你自己的記憶風鈴緩緩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