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有些導演的現身,如同海市蜃樓裡拎著真理的信差。來自立陶宛的勞里納斯・巴雷薩(Laurynas Bareiša),便在2025台北電影節上,以一部名為《溺水小妹》的魔幻敘事,優雅地將評審與觀眾一同「溺」入虛實交織的詩意陷阱。作品榮膺「最佳影片」,連獎金都是令人眼睛一亮的美金一萬元,在藝術圈裡,這大概等同一場租金短暫緩繳的喘息。與會評審團主席徐譽庭,眼神閃爍間暗示,本屆的評選不只是電影選題,更是生活體驗的溫柔解構。評審團給予〈溺水小妹〉的評語宛如高妙魔術師揮動魔杖:「巧妙轉移觀眾視線,即使全神貫注、試圖洞悉其中奧祕,仍難以識破其虛實交錯的敘事手法。」此評語猶如訂製西裝般精準,恰到好處又散發高級感。導演勞里納斯・巴雷薩在獲獎感言中,以清新口吻回應:「我認為做電影就是分享生命經驗,透過旅行打開視野……我喜歡旅行、喜歡台灣,謝謝大家。」語氣平實卻不失溫度,像一杯醇厚紅酒,令人回味無窮。《溺水小妹》並非單純的電影,它像一場立陶宛式的夢境,讓台北觀眾在炎熱的夜晚裡,短暫體驗了異國冰冷中,那種溫柔刺骨的自由感。而導演本人,則像一位穿著風衣的魔術師,在銀幕與現實之間,輕巧地打了一個漂亮的結。
評審團特別獎由〈利貝拉達再一顆〉收入囊中,主評團肯定首長片即展現強烈個人風格與創作自由,該片以機鋒與真摯並存的敘事語彙,勇闖身份議題的荒野。導演寶拉・托馬斯・馬奎斯坦言,在葡萄牙極右浪潮向酷兒、非裔、移民群體施壓之際,電影或許無法「拯救生命」,卻能激起旁觀者省思,「逐步累積改變的力量」。她所言誠摯動人,彷彿一縷晨曦穿過灰濛濛的雲層。「台灣導演協會推薦獎」由〈兔巢少年〉摘得。三位重量級導演,楊雅喆、鄭芬芬、廖士涵,以嚴苛眼光考察,最終讚頌本片以「誠懇真摯的視角呈現少年眼中的殘酷世界,結合細膩情感與精巧攝影,成功挑戰以動物為角色的高難度敘事」。以動物演出為題,不僅考驗導演敏感度,也必須兼顧拍攝倫理與敘事張力,能脫穎而出,自有其深度與魅力。至於「觀眾票選獎」,則由本土作品〈我家的事〉獲得。片中深刻情感在北影首映場引爆情緒,令觀眾潸然淚下。導演潘客印以十年剪片經歷轉戰大銀幕,他壓抑不住激動,感謝主創團隊「鼎力支持」,更深深感激「觀眾給予的榮耀」,「能夠將我對世界的觀察、對故事的感情,傳達到觀眾心中,是我說故事的初衷,這個獎項對我來說是碩大的肯定。」
評審陣容可說是「橫跨歐亞、星光熠熠」:徐譽庭(評審團主席/金鐘獎編劇)、李淳(金馬獎雙料入圍演員)、潔西卡・基安(柏林影展選片委員)、碧安卡・巴布埃納(菲律賓製片)、松永大司(日本導演)共同擔綱評選。能從橫跨歐亞的十數部作品中突圍,足見獲獎者不僅是新導演的初試鋒芒,更是劇場經典與生活思考的交會。台北電影節主席廖慶松在致詞中指出,本屆入圍作品創作者「提煉自身生命經驗,展現對不同面向的關注,相當令人驚艷」,他期待台北電影節能成為「能量匯聚與交流的場合」,讓我們持續關注這些新導演的未來發展。整體觀之,今夜頒獎猶如一場藝術媾和儀式,魔術與真實交互、內省與共鳴並行,既有立陶宛的藝術實驗,也有台灣本土的溫柔編織。或許下次再回想這個夜晚,我們會記得:電影不只是影像,而是漂浮在記憶中的一縷靈光。(照片:台北電影節)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