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在這支由陳冠霖、苗可麗與曾莞婷攜手的《跳過攔車鬧劇!Uber 也有小黃》廣告中,看似是一齣輕鬆幽默的小短劇,卻巧妙編織出台灣人日常中鮮少言明、卻深植心底的文化焦慮 、「認同與安全感」。試想一位演員,因為劇中「反派」角色演技太自然,竟在現實遭到路人(或司機)的指名道姓:「不要這麼壞。」這不僅是身份混淆的趣事,也透露出台灣觀眾對角色的強烈投射,生活與戲劇邊界模糊,恰巧就是廣告鴻溝一把鏡子:當角色形象太深入人心,他人在真實世界對你的評價,也可能被戲劇綁架。Uber小黃透過 App 技術與派單演算法,「消弭」這樣的尷尬與不確定性,讓乘客不再得靠演技喊停,而是靠科技精準叫到車;也讓司機不再用猜測,而是直接有明確接單依據。
台灣八點檔的男女神陳冠霖、苗可麗與曾莞婷,首度聯袂演出 Uber Taxi(優步小黃)的全新廣告《跳過攔車鬧劇!Uber 也有小黃》,以時下幽默風格揭露路邊攔車的「鬧劇」,一同戲擋八點檔梗,讓乘客的出行更有把握。廣告以一場猶如八點檔高潮迭起的攔車鬧劇為開場:三位演員化身過氣車手與乘客,動作誇張、誓言破口大罵、怒斥不順路,彷彿演到一半竟變成直播現場。八點檔戲劇男神陳冠霖,在拍攝 Uber Taxi 優步小黃廣告時,也分享了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親身經歷。他坦言,過去曾因在電視劇中飾演反派角色太過入戲,竟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戲劇延伸」。有一次他在路邊攔車,竟被計程車司機認出來,還直接以劇中角色的名字呼喚他,語重心長地勸說:「不要這麼壞。」這番話讓他哭笑不得,甚至差點被拒載。他笑說,八點檔的影響力實在太強大,角色形象彷彿已深植人心。這段趣事不僅讓人會心一笑,也讓人見識到演員角色與現實生活交疊的趣味與尷尬。此外,談到日常生活中對 Uber 的使用習慣,陳冠霖表示,家中經常使用 Uber App,不僅省去傳統在路邊攔車的麻煩,也讓一家人能夠更從容地一同出發。他提到,自己有時候也會主動幫太太與兒子叫車,透過 App 操作付款既方便又安全,且他能即時查看家人的行程動態,確保他們順利抵達目的地。對他而言,Uber Taxi 最大的價值,不只是便利與快速,而是在忙碌生活中帶來一份可掌握、值得信賴的安心。
這樣的場景,對台灣人來說不陌生,但 Uber Taxi 透過科技與服務的升級,讓這類鬧劇「跳過」 , 換言之,直接一鍵叫車,不用再演。廣告核心台詞正中社會焦慮的要害:「攔車像演八點檔?選用優步小黃,沒鬧劇!」這一句不但幽默地打中消費者痛點,也直指市區攔不到車的擔憂。同時,Uber Taxi強調「車資照各縣市規範的計程車跳錶計價」,提供多元支付方式,包括現金、信用卡與行動支付,萬一沒帶錢包也能搭車無憂。 現代家庭對時間、安全與掌控感的三大焦慮:孩子的行程是否安全?家人去哪了?到底還要等多久?傳統計程車往往無法提供即時定位,而 Uber 不僅讓出門變便利,也讓親人之間的關係有了「地理上的連結」。 不只是科技的掌控,更是情感的安心。
新用戶福利也不含糊:即日起至 10 月 31 日首次註冊 Uber App 並點擊專屬優惠,新用戶可獲最高共 500 元禮包。內含首趟折抵 200 元、第二與三趟各折 50 元、接下來五趟各折 40 元;透過這樣的階梯設計,鼓勵用戶體驗多次、感受其便利。Uber 台灣總經理楊麗達(Margarita Peker)指出:「Uber App 一直致力於解決消費者的需求,以科技打造便利又值得信賴的出行體驗。我們熱愛台灣在地文化,Uber 持續以台灣人熟悉的語言與風格,深化與消費者的溝通。」反映 Uber 在台策略的精準視角:若想真正融入,本地文化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必須融進整體架構,變成「語言邏輯」。當品牌能以台灣專屬的文化隱喻與幽默,拉近和大眾的距離,就不只是行銷手法,更是一句「我懂你」,讓服務從冷冰冰的技術,變得有人情味、有脈絡感。
這支廣告由三位八點檔當紅明星演技自然、生動幽默,巧妙將攔車的日常困境升格為戲劇橋段,搭配科技便利與在地文化的融合,既親切又不失典雅。推出期間強檔優惠,也為消費者提供具體激勵。在這支兼具幽默與典雅的宣傳作中,Uber Taxi 不只做到「跳過攔車鬧劇」,更以貼近生活的鏡頭與明星親身述說,讓乘車成為輕鬆、可靠且有溫度的日常。八點檔梗回味無窮,卻不再是實際乘車的主旋律 , 因為有了 Uber 優步小黃。 《跳過攔車鬧劇!Uber 也有小黃》不只是短短一分鐘的廣告影片,它透過「八點檔梗」與「家庭信任」兩大切入點,重新解構日常出行中潛藏的文化焦慮與情感需求。(照片:Uber)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