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暑假未至,台北體育館已先點燃國際溫度。邁入第五年的《瑞星盃韻律體操國際邀請賽》,悄悄長成一場規模可觀的「體操聯合國」:228 名選手、15 個國家,海外選手即占六成。西班牙的旋轉、泰國的柔韌、新加坡的準確,加上烏茲別克的老牌韻味,在這張報名表上,世界地圖被輕盈劃開,落點全指向台灣。公開、自籌、零報名費,仍提供獎金,這套聽來像慈善機制的賽事規格,從 2021 年至今未曾動搖。主辦人瑞莎說:「看到這樣的成長,其實很感動,代表瑞星盃的國際知名度真的打開了。」她同時坦白,台灣選手參賽意願仍不如預期,「我還需要再努力一點。」言語輕描淡寫,卻難掩期許。經費從天而降?不。瑞莎與團隊一年到頭奔走募資,才換來場上的燦爛跳躍。今年感謝 IFCHIC、淨毒五郎、VACANZA 等十一家企業慷慨輸血,讓 FIG 認證裁判與千里迢迢而來的教練們,在同一片地墊上維持國際水準。對她而言,財務壓力雖然龐大,但「只要這個活動能培養更多台灣的小朋友,也讓外國人看見台灣、愛上台灣,那一切就值得。」
今年賽場還多了一抹童趣:瑞莎七歲的女兒 Nika 首次披掛上陣。過去她只是場邊小幫手,如今正式列隊準備與泰國、新加坡冠軍級好手同場較勁。母親端坐觀眾席,心情一半是教練、一半是媽媽:「以媽媽身分,我希望她能享受比賽;以教練角度,我期待她的成長。」瑞莎說,「孩子們開心,我就開心,這就是我最大的禮物。」從募款表單到場館佈置,每個環節都是拉筋般的拉扯——辛苦卻必要。瑞莎用「體操外交」替大賽下註腳:讓洋溢汗水的跨國交流,成為看見台灣的窗口。當海外選手在頒獎台上高舉彩帶,台下的本地小朋友也跟著仰頭,那一刻,國際不是遙遠口號,而是實境劇;理想主義者的肩膀,恰好扛起下一代的舞台。體操講究柔韌與平衡,瑞莎選擇在公益與專業之間找到自己的支點。台灣少了一場收費賽,多了一場開放的邀請;世界多了一個比賽地標,台北也多了一張文化名片。她用零報名費堆砌的不是省錢神話,而是一條讓孩子奔向世界的彈道。如果說每一次騰空都需要助跑,那麼瑞莎這五年的助跑,正嘗試讓更多年輕身影在空中停留更久、飛得更高。畢竟,韻律體操的精髓不在落地,而在那抹短暫卻耀眼的飛翔。(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