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每年盛夏,當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來臨,「三伏貼全民開貼記者會」雲集中醫界權威,共同倡議以傳統智慧對抗現代人的體虛與過敏之苦。這場活動不只是一場療法宣導,更像是一場貼在脈搏上的預防醫學運動,讓陽氣,從此深植於人心與體內。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開場表示,三伏貼源於「冬病夏治」理念,於一年中陽氣最旺之際,敷貼含辛溫藥材的藥餅於特定穴位,恰似人體版的太陽能儲存板,將能量收藏於體內,待冬日再發揮抗邪功效。其原理不僅止於觀念,已有研究指出,三伏貼可使氣喘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上升13%,惡化風險下降60%,亦對過敏性鼻炎復發率有顯著抑制。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進一步解釋其臨床應用指出,三伏貼的藥效涵蓋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至體虛感冒等症狀,並強調成人貼敷時間為1至2小時,兒童則依年齡及體質介於半至兩小時間不等,貼後微刺或發熱屬正常反應,但孕婦、嬰幼兒及慢性病患者仍須經由專業評估。關於兒童使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昆明中醫院區副院長邱榮鵬指出,台灣每年過敏性疾病醫療支出高達八十億點,平均每月就診人次達兩萬,凸顯預防策略迫切。三伏貼針對兒童過敏與氣喘的療效,在過去研究中亦有具體成果:治療一週即有45.7%患者感受改善,一年後更達59.1%。特別對19歲以下與氣喘患者成效顯著,最新研究更指出,貼敷穴位數與時間皆與療效成正比,最高可提升整體改善力。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絜閔則以「預防醫學」視角出發,指出三伏貼不僅是治療之道,更是全民體質調理的養陽策略。她提醒,過敏性疾病不再是個體煩惱,而是橫掃兒童與高齡族群的社會現象。研究證實,三伏貼能調節免疫相關指標,包括IgA、IgE等抗體與發炎因子,進而改善鼻過敏、氣喘與睡眠品質,同時降低門診次數與醫療資源負擔。
面對現場媒體及民眾的關心,三伏貼常見疑問亦獲詳細解答。藥材刺激反應如輕微刺癢與灼熱感屬正常現象,但若感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其療效最佳時間為三伏天,長期使用亦可加強體質,惟使用者應避免受寒及冷飲,以免藥效大打折扣。當醫學講求證據,生活卻越來越失去節奏,三伏貼的出現,無異於在混亂中提醒:有一種療法,是與四時同步、與體質共舞。在高溫中貼出健康,在陽氣中種下抵抗力,這場以三伏天為舞台的中醫儀式,不只是治病,更是一場貼向未來的全民體質革命。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