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art 20250723 111005439 copy

2025《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李建復、丁曉雯、吳楚楚、陶曉清、殷正洋宣告展開 4萬人齊唱民歌魂 長達7小時音樂馬拉松 震撼登場

2025《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李建復、丁曉雯、吳楚楚、陶曉清、殷正洋宣告展開 4萬人齊唱民歌魂 長達7小時音樂馬拉松 震撼登場

gridart 20250723 111005439 copy 1769x1327

gridart 20250723 111005439 copy

【 NeoFashionGo &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當「民歌之夜」不再是在校園禮堂或中山堂,而是踏入臺北大巨蛋,民歌是否也跟著長大了?或者,我們只是終於承認,陪我們成長的,其實是那群唱著民歌文青的青春夢想家。這是一場「全民回聲」:從李建復到殷正洋,從丁曉雯到吳楚楚,陶曉清作為「民歌教母」一起宣告,率領百位民歌歌手,與4萬觀眾一起合唱青春的副歌。這場名為《拾光祭 Taipei Dome EASTWAVE》的壓軸活動,不只是一場懷舊,更像是一場文化遺產的現場修復工程。民歌不是老,是一種時代精神的側寫。而今,站在巨蛋舞台上的,是音樂歲月的引路人,以一首首老歌,把觀眾從座椅拉回了那個只有卡帶、沒手機的純粹年代。

.
在2025年11月22日,這個雙雙對對的好日子,臺北大巨蛋將迎來一場足以被記入台灣音樂史的盛會《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這場長達7小時的音樂馬拉松,不只是一次演出,更是一段橫跨半世紀的青春集體回憶。四萬人齊聚一堂,將民歌的純粹與情懷唱到天光雲影之間,為台灣流行音樂文化寫下新的時代句點。這並非一次臨時起意的聚會,而是一場歷經五十年淬鍊的情感回響。從2025年二月在台北小巨蛋的三場民歌五十演唱會開始,由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策劃主辦,受到觀眾熱情口碑支持後,決定以更宏大的規模回應群眾期盼。主辦單位集結頂尖製作團隊,攜手遠雄巨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MUST),以一場盛大音樂儀式,擁抱無數人共同的青春與記憶。

此番演唱會最大亮點,不僅在於卡司數量與演出時長創下民歌演唱史紀錄,更是整座臺北大巨蛋化身成「四萬人大型KTV」,共同合唱心中難忘旋律。歌聲串起的不只是旋律,而是數十年來世代共同記憶的流轉。那段清澈木吉他伴著晨光、青春步伐隨著旋律前行的日子,如今再度被集體喚起。值得一提的是,為此音樂盛典特別打造的宣傳單曲〈五十年〉,由演唱會製作幕後推手吳楚楚與張明智共同創作。二人五十年前組成「清清楚楚二重唱」,可謂民歌二重唱的先驅。本曲宛如一封寄給老朋友的信,旋律中飽含著從西門町冰果室、永康街的青澀歌聲,到木棉花、秋蟬、散場電影等歲月印記,讓聽者瞬間穿越回那些曾經一起合唱、一起做夢的年少時光。
gridart 20250723 111104576 copy
活動將從下午三點一路唱到晚上十點,跨越民歌「前傳」、「經典」、「後金曲」三大時期,精選超過百首傳唱代表作,K歌曲目有:七月涼山、三分之一的時間、下雨天的週末、小茉莉、愛情釀的酒、小草、五十年、今山古道、天天天藍、天天想你、少年中國、心痛的感覺、月琴、木棉道,他們說、出塞曲、匆匆、外婆的澎湖灣、生命的陽光、光陰的故事、再別康橋、再愛我一次、 如果、如果能夠、守住這一片陽光、守著陽光守著你、老師斯卡也答、何年何月再相逢、你是我所有的回憶、 你說過、忘了我是誰,我要的不多、抉擇、走出校園以後、那年我們19歲、來唱家鄉的歌、奔放奔放、季節雨、往天涯盡頭單飛、拚宵夜、玫瑰人生、迎著風迎著雨、阿美阿美、雨中即景、青梅竹馬、思念總在分手後 、 恰似你的溫柔、拜訪春天、春風、為何夢見他、相知相守、看我聽我、秋蟬、美麗島、風中的早晨、風告訴我、飛揚的青春、夏之旅、捉泥鰍、浮雲遊子、海裡來的沙、神采飛揚、神話、迴旋曲、閃亮的日子、動不動就說愛我、堆積、張三的歌、牽掛、第一支舞、第二道彩虹、偶然、偶然為什麼、被遺忘的時光,這些日子以來、這個世界,就在今夜,就要揮別、散場電影、無人的海邊、無怨的青春、童年、萍聚、鄉間的小路、陽光和小雨、微風往事、想你的夜、愛的真諦、跟我說愛我、夢田、漁唱、廟會、蝶衣、踏著夕陽歸去、魯冰花、機場、龍的傳人、歸人沙城、曠野寄情、蘭花草、聽泉、讓我們看雲去、讓我與你相遇。
.
這不只是一夜民歌合唱,而是一場國民記憶的大合流。總製作人吳楚楚,這位被譽為臺灣流行音樂界關鍵人物與民歌運動啟蒙者,從第一代校園民歌手、飛碟唱片創辦人,到2005年第16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主,數十年來始終在音樂浪潮中穩坐前排。他的號召力與音樂視野,如今凝聚成這場跨世代音樂會的靈魂。同樣為民歌文化書寫深刻篇章的,是總策劃陳大力。他曾以《瀟灑走一回》獲第四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與吳楚楚聯手創立擎天娛樂,將音樂熱情從錄音室帶到舞台。擔任策劃統籌的張明智,歷任飛碟唱片處長、環球與索尼音樂高層,對產業脈動與舞台美學皆具深厚底蘊,亦為2016年「民歌四十深圳演唱會」製作人。幕後黃金團隊。總導演闕聰華與導演王騰崇、林則呈聯手統籌整體舞台節奏與視覺敘事。音樂總監陳秀男、樂隊總監阮德君與蔡科俊,則以資深音樂創作與製作功力,建構出一場現場與記憶無縫交疊的聽覺旅程。設計面上,由榮獲第65屆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獎的蕭青陽操刀主視覺。他以極簡吉他輪廓勾勒出「時光之門」,並以有機色彩粒子象徵民歌精神的自由生長與代代傳唱,讓整場活動在聲音與視覺中同步穿越。
.
本場演唱會號召超過60組、百位海內外民歌歌手接力演出,堪稱民歌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團圓。從經典組合「大學城」、「木吉他合唱團」、「金韻合唱團」、「南方二重唱」與「清清楚楚二重唱」,以及演唱音樂人有丁曉雯、于台煙、于冠華、王海玲、王新蓮、王瑞瑜、王夢麟、江念庭、李明德、李建復、李壽全、周治平、周秉鈞、林隆璇、林瓊瓏、邰肇玫、金智娟、侯德健、姚黛瑋、胡德夫、范怡文、范廣慧、殷正洋、馬宜中、馬毓芬、張小雯、許景淳、陳宏銘、陶晶瑩、曾淑勤、黃大軍、黃仲崑、楊弦、楊祖珺、楊培安、楊肅浩、楊耀東、萬芳、葉佳修、董運昌、靳鐵章、趙詠華、趙樹海、潘越雲、鄭怡、鄭麗絲、賴佩霞、謝宇威、羅吉鎮、蘇來其中不少相隔十年未曾相聚舞台上的海内外民歌手,為了50年大團圓齊聚一堂,令人感動:南方二重唱、徐曉菁+楊芳儀、王海玲、趙詠華、鄭麗絲、王瑞瑜、李明德等人。全新加入的實力歌手一起為民歌獻聲:王秀如、于台煙、李壽全、張小雯、陶晶瑩、黃大軍、楊培安、楊肅浩、羅吉鎮、灣聲樂團等。百位歌手共同交織出民歌五十年的聲音拼圖。象徵著傳唱精神正延續進未來的每一個日子。臺北大巨蛋的這一夜,不只記錄情懷與歷史,更見證文化的延綿。這場音樂會不只是一場重逢,更是一種文化回望。當四萬人齊聲合唱的那一刻,不僅是音浪的湧動,更是情感的共鳴。「是否還記得那段單純美好的歲月?」不是一句提問,而是一份無聲的邀請。邀你,在這個秋末冬初的夜晚,與民歌,再次團圓。
gridart 20250723 111159459 copy
臺北大巨蛋不只是場館,而是一座巨大的記憶容器。從午後三點唱到夜晚十點,每一首歌都是一頁回憶,一段集體的青春記事。這場音樂會並非一場簡單的懷舊,而是一場再啟心靈共鳴的召喚。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有些旋律仍能讓人一聽便淚光閃爍。《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為五十年情感定格,也為下一個五十年鋪路。臺北大巨蛋這一夜的燈光與歌聲,是為了讓這座城市重新聽見自己的心跳,那節奏,來自過去,也向未來走去。
.
民歌不是過時的旋律,而是一種尚未更新的表達方式。真正讓民歌沉寂的,不是年齡,而是它與現實對話的能力逐漸中斷。創作應是為了被理解,而不只是為了被讚賞;而民歌的再生,正需要一場「音樂語言的重啟計劃」。這場重啟,是讓它再次登上YouTube、進入TikTok、打入直播間;不只是唱詩,也說人心。不只是憶舊,更能說出我們此刻面對未來的困惑與希望。當民歌回到寫歌人的筆下,回到社會運動的現場,回到願意哼唱的日常生活裡 ,它才能從記憶的角落,走回語言的中心,一首真正說出我們內心句子的詩歌。
.
值得深思的是,過去的民歌舞台,因政治社會因素的複雜糾結,長期忽略了台語音樂應有的光彩與空間。直到2025年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與最佳台語專輯獎李竺芯台語專輯《Suí 水》以法式風格新詮釋,不只是一次風格的突破,更是台語民歌以現代感呼吸、以跨界手法對話世界的力作。這張專輯如一扇窗,為台語民歌打開了嶄新的視野,宣告台語是活生生的當代社會語言,能夠承載台灣人多元文化的記憶與情感。正如整體民歌需要一場「音樂語言的重啟計劃」,台語民歌同樣渴望重新被發掘、被定義,讓它成為溝通世代與文化斷裂的橋樑。李竺芯用《Suí 水》繪出了一幅屬於台灣的當代民歌新篇章,讓台語民歌真正「重新變成語言」,唱出屬於台灣這片土地最深刻的生命力與希望。
.
民歌的未來,不是單純的懷舊,而是語言的再生,是記憶與創新的共振,或許李竺芯《Suí 水》台語民歌將是未來台灣文化令人期待的心跳聲,寫下另一個民歌50年。(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